记者:RCEP与“10+6”自贸区有何区别?
许宁宁:按照东盟设计,两者均是由16个国家组成的自贸区,但性质不同。东盟认为,这些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上,中国主张建东盟—中日韩(即“10+3”)自贸区,日本主张建东盟-中日韩澳新印(即“10+6”)自贸区,这样东盟挺为难,而RCEP是来了个折中。RCEP是与东盟已分别签自贸协定的这6个国家根据自愿原则加入,不加入则不勉强,也就是说RCEP有可能没有16个国家,东盟十国是包括在RCEP中的,目前中、日、韩、澳、新均明确表示加入RCEP,印度则面露难色,主要是担心开放市场后给印度产业带来的压力大。今年7月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访问印度时鼓励其加入RCEP。紧接着8月底召开的东盟与6国经济部长会议上,印度部长也与其他部长们一起达成了《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RCEP具体拥有多少成员国还要看进入谈判阶段的具体谈判结果。
记者:中国为何愿意加入RCEP?
许宁宁:中国愿意加入RCEP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
1、RCEP组建符合中国的对外开放发展。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2、RCEP组建符合中国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主张的在地区合作中东盟发挥主导作用。
3、RCEP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这种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本地区稳定和繁荣。近些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证实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本地区的共同繁荣。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建成,双方相互开放货物贸易市场、服务贸易市场、投资市场,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今年1-10月,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达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累计接近930亿美元。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在东盟投资额已达188亿美元,仅2008年以后新增投资额就占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总额的70%以上。2011年,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9.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2012年1至7月,中国对东盟投资非金融类投资达19.99亿美元,同比增长36%。
4、RCEP组建具有可行性,已有5个“10+1”自贸区协定的基础,在准入方面没有像TPP那样设置了过高的标准,在今年9月9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各成员经济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记者:各国对组建RCEP有何态度?
许宁宁:以美国主导的TPP和以东盟主导的RCEP,在开放范围、谈判进程、一体化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日前,美国表态TPP与RCEP并不矛盾,没有明确表态反对和支持RCEP。在今年8月30日首次召开东盟和自由贸易区伙伴国经济部长会议的当天,首届东盟—美国经贸部长会议召开,会议就深化东盟同美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讨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东盟和美国就建立经贸和投资领域的紧密合作关系进行探讨。东盟和美国强调双方的紧密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出席的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说,亚太区有足够空间让TPP和RCEP这两个协定并存。柯克说:“我们认为它们是互补的,不一定是竞争的。”
目前,美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国,是东盟第三大外资来源国;而东盟是美国的第五大货物贸易伙伴。柯克表示,东盟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东南亚目前拥有“爆炸性”的增长机会,美国希望与东盟发展更加全面的合作关系。
开放市场、密切经济合作关系,是各国应对世界经济形势中不利因素、寻求新发展的举措,是各国发展和巩固国际关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然而,开放市场对各国产业有利有弊,权衡利弊是开放市场的必然要求。各国需要将开放市场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将开放市场给产业带来的承受力与产业升级的可能性相权衡,将开放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否则难以达到开放市场的预期目的。
在当今世界中,制定一个什么样的规则,共同签署多边自贸协定,组建经济共同体,相互开放市场,形式多种多样,各国有自己的选择是否加入。加入哪个自贸组织,是要考虑是否符合本国利益,同时兼顾其他成员国利益;是两厢情愿、你情我愿,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强扭的瓜不甜,应注意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要考虑到组建自贸组织的可行性,相互间开放程度不够,则加入意义不大;开放程度过大,加入条件过高,脱离实际,则实施起来的难度也大。
虽然签署自贸协定,均能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和政治关系,然而,如果过分以政治目的为主的自贸协定,则将违背自贸区的经济规律,扭曲正常的经济行为。
10月24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召开“RCEP听证会”,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地方贸易组长发布了RCEP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若RCEP能妥善达成,韩国今后10年间将享受194亿美元(约20兆韩元)的经济效益。RCEP对韩国经济将产生三大综合影响:首先,现有FTA合作国间的制造业的减税达90%,农水产业减税达50%时,RCEP生效后5年间实际GDP增长率期待值有望达0.38%,福利达89.21亿美元;生效后10年实际GDP增长率达1.21%,福利达113.51亿美元。其次,当减税标准制造业达95%、农水产业达70%时,RCEP生效后5年GDP增长率有望达0.46%,福利有望达104.34亿美元;生效后10年GDP增长率预期值有望达1.39%,福利达140.43亿美元。再次,在除大米以外的所有产品关税均废除的假设下,完全开放的综合效果生效后五年,GDP增长率将达0.68%,创造的经济效益有望达138.56亿美元;生效后10年GDP增长率有望达1.76%,经济效益有望达194.56亿美元。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地方贸易组表示,RCEP能够为作为贸易强国的韩国提供有效利用与东亚国家间生产网的机会,这将起到解决原产地限制的复杂性,提升FTA利用率的效果。
11月17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表示,亚太地区存在建设自贸区的不同路径,这是现实。中方虽不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成员,但对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在内的任何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整合和共同繁荣的合作倡议,都持开放态度。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秉承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循序渐进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东亚合作模式的特征是协商一致、循序渐进和照顾各方舒适度。这种合作模式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差异,正视历史和国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平衡和分歧,根本在于各方始终秉承善意与平等心态,坚持对话与合作,共享发展与繁荣。
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也将宣布自贸区谈判启动。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存在紧密的经贸联系,都和东盟十国建立了“10+1”自贸区关系。若三国自贸区谈判进展顺利,对于东盟“10+3”自贸区的发展将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