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CDOC孤儿院的孤儿们。
中日国际志愿者现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老师刘海芳介绍,1993年,中国共青团中央开始施行中国青年志愿者计划,呼吁中国志愿者走出国门。至今,中国已经派出志愿者500名,他们大部分都是80后,服务的地区主要在非洲,如塞舌尔、马拉维、肯尼亚等国,主要是教授计算机、中文、体育项目等。
在介绍中国的志愿者计划面临的问题时,刘海芳说,非洲对中国志愿者有非常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参与到该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埃塞俄比亚甚至有一次提出需要400名志愿者。但是,中国与之相关的部门没有办法派出数量如此巨大的志愿者队伍。事实上,有很多人通过国际机构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将这种与官方派驻相结合。
日本协力团中国事务所副所长鱼屋将介绍,青年海外协力队事业始于1965年,根据各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派遣掌握相关技术且身心健康的日本有识青年,通过与当地居民的共同生活和工作,协助提高当地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成长。自1986年开始,协力团向中国派遣志愿者,至今年5月共派遣784人,其中日语教师职业约占半数,地区约涵盖除了广东和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他介绍,回国后的很多协力队员仍选择了与中国相关的工作,如S队员回国后设立公司销售岩盐等内蒙古特产,利润的一部分用于鄂尔多斯的沙漠绿化造林。志愿者服务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如去年日本大地震期间,共收到了31个志愿者所属单位发给日本灾区的声援祝辞。
缪莹说,“柬埔寨青年都使用Facebook,认识很多台湾朋友,对中国大陆的印象不太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更多柬埔寨青年队中国的认可…”
美和子说,她在中国的工作有5个月就要结束了,她会继续认真工作,改变周围的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她最后用流利的中文说道:“非常感谢中国人,让我更了解这个国家,希望中日关系在我们的努力下源远流长”。
这样一群勇往直前的青年志愿者,带着梦想带着热忱远赴他乡,充分利用才智和经验,辛勤挥洒汗水,给当地带去了希望,也给中国、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带去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