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经贸被政治化又一案例
美国制造业联盟的抗议行动,是美国大选年里美中经贸合作被政治化的又一案例。一些反对将新海湾大桥工程分包给中国的人士甚至将此与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相联系。
其实,围绕新海湾大桥的纷纷扰扰,早就让一些旧金山民众感到厌烦。当地一位专栏作家撰文说,海湾大桥的确值得批评,但不是批评中国。文章还说,无止境的争论让大桥重建工程一拖再拖,完工时间从2004年推迟到了2013年,项目预算从最初的13亿美元到现在已超过70亿美元,难道把72亿合同的4.2%给中国企业就是卖国吗?
在海湾大桥桥头附近的一个停车场,记者遇到从奥克兰开车到旧金山观看棒球比赛的迈克尔·卢特奇。他指出,“只有那两块抗议广告牌是100%的美国制造。不要忘了,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他说:“按照有些人的逻辑,美国人开日本汽车,使用从沙特进口的石油,岂不都成了卖国?”
美中在基建领域合作潜力大
美国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设施网络。但因几十年缺乏大规模投资和建设,美国的基础设施已沦落到中等水平,甚至有媒体称已“沦落到第三世界的水平”。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更新基础设施作为其促进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此前,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为期两年涉及1090亿美元的交通法案,但该法案在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搁浅。奥巴马不久前再次呼吁美国国会尽快通过长期交通法案。
中国投资美国基础设施,不仅促进了美国基础设施翻新,而且扩大了美国工人的就业。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中国企业扩大对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已经达成了重要共识。
美国凯托研究所交通问题专家兰德尔·奥图尔认为,美国联邦和大多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中国方面拥有资金和工程技术,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有巨大潜力。他还指出,美国制造业联盟的要求只会导致基础设施项目更加昂贵,每一个被保护的美国就业机会背后,都是消费者和纳税人将承担高出数倍的项目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