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殇,都是物流惹的祸?
最近,菜价作为导火线,引发了人们对物流的“围攻”和反思,尤其是,央视频道连续多日对公众所诟病的物流顽症进行了追踪报道。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物流的难言之隐也渐渐为人所知,将物流定为推高菜价的罪魁祸首的确有点冤。
众所周知,全国范围内物流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只有10%,净利润率也不过5%左右,这种微利相对于高速公路等行业的暴利,物流顶多只能说是个“从犯”,根本谈不上是制造不合理菜价的元凶。当媒体将众人的目光集中到物流各种顽疾和弊病时,我们从一线批发商和专家那里试图找到事实的真相。
“尽管我们的媒体将众怒一股脑全撒到了物流身上,但我们不能不理性地看待菜价的狂跌与走高”,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的刘先生说。他指出,“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现象历年都存在,只是今年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季节性原因导致蔬菜集中上市,今年南方蔬菜上市时间总体推迟,北方蔬菜上市提前,导致南方蔬菜与北方蔬菜上市“碰车”。相对于南方蔬菜种植的规模化、科学化和多样化,北方蔬菜种植比较分散,品种比较单一,相对成本较高,又加之大叶菜较多,蔬菜季节性短,不易保存,相对价值不是很高,竞争力不足,这就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积压滞销。
此外,去年同时期出现的“倒春寒”,使市场蔬菜供应不足,菜价大幅上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加之个别地方政策的盲目鼓励,致使蔬菜种植结构和面积不甚合理。这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谢扬所说,信息不对称让农民盲目种植,导致今年蔬菜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除了特殊的天气和信息流通不畅因素外,物流的行政成本也成为公众迁怒于物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物流各环节中,除了正常的人工成本、运费和仓储费用,以罚款、重复征税、进场费、管理费、摊位费、停车费等为主的名目繁杂的行政性收费,更是让物流成本积重难返,不知不觉中成了“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替罪羊”。
可以说,物流成本过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管理和权力乱象。地方政府对物流的不作为或乱作为,让物流税费改革举步维艰,许多合理的措施得不到实施,或者长期收不到良好效果。体制与制度的弊端也在一定意义上变相推高了物流成本,将物流推到了非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