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民心所向,就是深化改革方向】
广州日报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有目共睹。未来的深化改革之路,一是守底线,保基本、补短板;二是上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保公平,着眼于政策公平性;四是提质量,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
习近平总书记4月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之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之重要体现,是确保我们党执政根基稳固之必要条件。深化改革,必须牢固树立“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理念,从人民利益出发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并让人民从改革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革才有正确方向和无穷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有目共睹,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分享到了改革成果。改革开放初期,每一项改革都能找到普遍受益点,推行起来阻力不大,现在这个“点”越来越模糊,利益诉求多元、既得利益固化,无论是存量还增量改革都存在诸多掣肘。改革走进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唯有迎难而上,方能闯滩过关。深化改革,除了要以更大的决心推动,还要问需于民,找到民意最大公约数,找准深化改革的方向。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