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文景观的内里逻辑是既定的:先有历史性、人文性,然后才有旅游性、市场性。如果倒果为因又急功近利,不过是傍着历史的“大腿”撒娇卖巧罢了,终究不是搭台唱戏的长久之计。
今年春节,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不意成为爆款综艺。徜徉诗词之美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星罗棋布的中国人文景观,恰恰是因为有了历史与人文的熏染,才在百阙千词中,焕发出诗性的力量。这种凝结着价值自信与文明智慧的力量,最终才会“加持”成为物质性文化遗产的血脉与灵魂。诚如古人所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一处景观既无“人”也无“文”,终究只是一个建筑、一种存在,在浩如烟海的人文景观的江湖,行之难远。
人文景观,因人得气、因文流传。如果禁锢成私家庭院,又或者只懂得待价而沽,最终的结果大概就两个:一是悖逆其公共属性与公益价值,二是人气跌落而湮灭于草野。最近,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山西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不再实行“5·19”“9·27”旅游日免门票优惠的公告》。公告一出,舆论哗然。因为根据这个公告,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已由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民营控股企业,今年起,乔家大院文化园区在旅游日期间不再免票。网友们感慨,这座扬名三晋的民俗宝地,越发像个商人一样锱铢必较了。不再免票的理由有点“梦幻”,是“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可问题是,这究竟是谁的“乔家大院”?以游客安全为由取消旅游日免票之说靠谱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具体而言,人文景观要活起来,既不能乱了阵法胡整瞎闹,更不能圈地捞钱遮蔽民意。有大同情心、有文化魂魄的人文景观,才是民族之幸,亦是民生之美。
下一页【延伸阅读:让文明公约活起来】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