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河南郑州、四川峨眉、福建福鼎、重庆等地,都发生过非法养殖的眼镜蛇出逃事件。这些不速之客,有些钻入居民区,有些潜入附近村庄,最终都把人们吓得够呛,闹得居民寝食难安。最终处理时,往往要出动公安、消防、卫生、林业等诸多公共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其阵仗,真不输“专项整治行动”。
眼镜蛇出逃已非小概率事件,甚至有些发生出逃的养殖场具备主管部门的养殖许可证,属于合法经营。但在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之间,养殖户们大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更有甚者,把眼镜蛇这种需要较高技术的养殖等同于鸡鸭鱼的养殖水平。这样的后果,往往是让充满毒性的眼镜蛇被“天生天养”。如此的散漫和无知,又怎么不会出问题?
眼镜蛇频频出逃,最终是由政府出钱出力消除隐患,这种无奈,几乎成了定式。再想到,发生眼镜蛇出逃后,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养殖户必然是选择捂盖子。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事发之后会出现长期的无作为真空,这对于公众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其总是当“救火队员”,相关监管部门不如把工作前置,把监管的“藩篱”扎紧些,加大力度去排查存在隐患的蛇类养殖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现在万幸的是,目前逃跑的眼镜蛇还未伤人。但一旦有人被毒蛇所噬,恐怕就为时晚矣。
下一页【延伸阅读:【专家谈】技术自主创新是实现网络强国的重中之重】[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