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裸贷”“被贷款”等现象的发生,说明相关监管存在一定漏洞。目前,金融机构网上贷款,都要进行网下确认,而校园网贷平台仅仅只要学生证、相片、身份证上传后不加任何确认程序就会放款,风险监管机制不靠谱。即使某些学生及家长到期无法偿还借款,一些网贷平台经营不下去,很可能会选择“跑路”,现实中不乏此类实例。
这也说明我们的金融创新机制还不健全。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但要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一些网贷平台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突破底线,不讲诚信,不讲规则,一些网贷平台其实是在打“擦边球”,吃定学生家长最后会“埋单”。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警惕。
比如,进一步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针对性地出台互联网金融操作指引;加强对诸如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管,引导其合规经营,增强风险意识、诚信意识,规避短期行为、投机行为;引导公众确立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不轻信一些机构的宣传,凡事多想想风险,清醒预判可能的后果,不让自己掉入“美丽陷阱”。
对于涉世不深、对风险认知不足的学生群体,学校、相关机构应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醒学生,涉及贷款的事不是小事,无论网上还是网下,绝不可一时冲动,自己要为自己的承诺与行为负责。
相比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广大学生学会理性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情,远离风险,走稳人生的每一步,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后者更是学生进入成人的必备素质。
下一页【延伸阅读:【专家谈】技术自主创新是实现网络强国的重中之重】[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