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将成新常态

时间:2014-11-24 13: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常态需要新思路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惩防结合、多措并举,但不同历史时点,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先出什么“招”,后打什么“拳”却十分有讲究。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格局和思路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教育、制度、改革、监督、纠风、惩处等工作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内容篇幅也与以往不同。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和四次全会上都提到“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但顺序有所变化,更加突出抓住作风建设,更加强调惩治腐败,鲜明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新常态的思路。

  “不敢腐”让人心里害怕,产生震慑力,达到视贪腐如烫汤的目的,产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效果。“不能腐”要求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尽可能减少腐败机会。“不想腐”解决思想根源问题,提高对腐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败。“不敢腐”增加腐败成本和风险,“不能腐”减少寻租交易机会,压缩腐败获利空间,“不想腐”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廉洁成为价值追求的重要内容。“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各有侧重,层次有别,都能解决腐败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却必须共同发力,齐力并进。

  当前形势下,最为急迫的是要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首先要解决好“不敢腐”的问题,将腐败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十八大以来,中纪委调整战略部署,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执纪监督、公开曝光力度,持之以恒治病树、拔烂树,把“惩”作为“治”的重要内容,将“治标”作为“治本”的前提保障,反腐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保持高压震慑的态势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实现“不能腐”。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和宣传,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让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不想腐”。三套“组合拳”环环相扣,成为新常态的核心内容。

  今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已经写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新的动作,也是新的信号。

  在依法治国全面实施的进程中,新的反腐败思路不断在实践中被广大党员干部认可,在推进中不断得到完善、细化、丰富和明晰,新的成熟做法不断被总结提升为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不断被固化。社会公众充满新的期盼:反腐败相关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能够不断制定和完善,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不断落地,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受到党章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

  我们坚信,这些期盼会像秋天的果实一样逐个瓜熟蒂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蒋来用)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