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文化交流与合作

进入电脑时代 两岸共同应对汉字危机

2014年07月29日 11:08:5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龙、凤字体的流变。(取自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2500多年前某位祖先的情思我们于今如何窥见?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的自信如何传递给今天的你我达观的力量?

  中华文明最典型的符号是什么?

  传承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的载体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汉字。

  通过汉字,我们读《诗经》、诵《论语》、享受文明古国的荣耀。汉字,当得起所有中华子孙的敬礼!

  现在的中国人仍然能读2000多年前的《诗经》、《论语》、《史记》,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相比之下,2000年前欧洲通用的拉丁文现在几成死的文字。如果把书写系统已经成熟的甲骨文作为汉字的肇始,3000多年来汉字一直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故事,把文明传递到我们的手上。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在近日在山东举办的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上演讲时说:“4000多年前,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绝不是虚言,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责任编辑:段方君]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