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义:目极河山一片天 读陶武先的两首台湾纪行诗有感
中台禅寺
百丈禅楼浮画境,千灯圣殿诵心经。
悠香磬伴天边月,明镜缘生海内情。
《中台禅寺》是以人文景观作为诗的落笔处,较之于自然景观,情感的抒发、表达就相对有难度。《中台禅寺》采用第三人称来描写人文景观和人物心境,自己的情感则蕴藏在叙述描写之中,使诗的意蕴更为厚重,诗情则变得婉约。中台禅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是台湾知名寺庙之一,于2001年九月落成启用。感召和携四众弟子创建中台禅寺的惟觉大和尚,是四川营山人,所以诗人参访中台禅寺又多了家乡人的亲切感。《中台禅寺》描写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是对寺庙风貌进行描写,后两句是描摹惟觉大和尚的心境。中台禅寺的建筑极富特色,在中国寺庙理念中融入了现代艺术、科技及弘法元素,庙貌巍峨,气象磅礴,远望恰似一位修行者澄心静坐于群山之中。诗人远观禅寺,有感于庙貌气势,诗情萌发,故有“百丈禅楼浮画境”句。进入寺中,诗人选取最具特色的万佛殿入诗。位于十六楼的万佛殿,殿堂四周镶嵌着万余尊手工铜铸的药师佛,中心位置矗立以传统大木作工法、榫接方式构建的药师七佛塔。塔中供奉七尊药师如来,塔内线雕五百罗汉,塔外刻《金刚经》。借助现代艺术与科技结晶,夜暮时分,佛塔由内透光,宛若千盏明灯,故成“千灯圣殿诵心经”句。此句中的“心经”,实指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指诵经为祖国祈福,为惟觉大和尚的家乡四川祈福,意象中的诵经声飘散着浓浓的家乡情。
诗的后两句转入对惟觉大和尚心境的描写,祖国情、故乡情始终在心中萦绕。惟觉大和尚1963年披剃于台湾基隆十万大觉禅寺,出家后秉佛陀教法,积极弘扬佛法,净化人心、和谐社会,指导学人契悟心源。“悠香磬伴天边月”,说的是出家静修时有“天边月”相伴。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也可用石制成,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燃香礼佛、念经击磬是寺庙每天功课,所以诗句以“香磬”代表寺庙生活。“香磬”前的“悠”,管“香”也管“磬”,形容燃香之烟的悠长和磬声悠远。唐代诗人常建有《题破山寺后禅院》云:“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天边月”的意象双关,实指大和尚深夜静休时破窗而入的“天边月”,意指故乡的那片月。孟郊“天涯共明月”(《古怨别》)和苏轼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的意境,正好和此句的“天边月”辉映。
末句“明镜缘生海内情”是全诗情感的归结。佛界有著名两偈语,一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二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中感悟非修行者难于参透。诗中用“明镜”不是表明对偈语的禅悟,而是基于诗写禅寺、大和尚,借“明镜”喻大和尚的心境,即心明如镜,无尘无染。末句诗意解读上有多种,关键在对“缘”的理解。如果“缘”作缘分解,“明镜缘”即为词组,诗意既可解为大和尚到台湾出家才产生了“海内情”,“明镜缘”与“海内情”结伴;也可解为作者到中台禅寺遇见大和尚的“明镜缘”生出了这段“海内情”, “明镜缘” 与“海内情”共生。如果“缘”作因果关系解,单以一句诗解就有些阻滞了。结合上句诗解,就顺畅了:有了静修时的“天边月”相伴,才有心境中纯净的“海内情”。句中“海内情”语意双关,既指佛界尊崇的““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妙法莲花经》)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感,又指中华情、故乡意。“海内情”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心中情感,还有表达情感的身体力行: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台禅寺即祈福捐款,并派弟子到什邡灾区慰问。作为川人,作者诗中的“海内情”不仅是对情感的赞颂,而且蕴含有川人的感激之情。
《中台禅寺》七言四句,不仅写出了禅寺风貌、殿堂特色及佛教弟子的修行,而且传导出深厚的能跨越宗教信仰的人世间美好情感,将诗意与诗情无缝链接,营造出感人的意境,掩卷之后,情感隽永,浮想联翩。
《日月潭》、《中台禅寺》只写出美丽宝岛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中的各一处,却表现出山水情、中华情、同胞情、家乡情的丰富内涵,这既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语言淬炼的功力,也反映了“目极河山一片天”的诗人气质、胸怀和眼界。“目极河山一片天”既是两诗内容所指,也是两诗情感所依。在这个意义上讲,“目极河山一片天”不仅是诗人台湾纪行中的一个行态,更是一个情态,统领两诗诠释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情感。
·肖伟义
2012年仲春,陶武先登临祖国宝岛台湾,泛舟日月潭,参访中台禅寺,纪行中赋写《日月潭》、《中台禅寺》两诗,这两首诗写出了美丽宝岛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中的各一处,却表现出山水情、中华情、同胞情、家乡情的丰富内涵,这既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语言淬炼的功力,也反映了“目极河山一片天”的诗人气质、胸怀和眼界。我以为,《日月潭》中“目极河山一片天”一句既是两诗内容所指,也是两诗情感所依。
陶武先的这两首诗都以景观名为诗名,显现出鲜明的纪行诗特点。杜甫从秦州到成都,就写过两组著名的纪行诗,二十四首诗全以途中地名、景观名为诗名,踪迹可寻,历历可考。纪行诗不是单纯的游记,优秀的纪行诗不仅要写出亲历山川风物的灵动,而且传导出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心境、情感,达到心与景会,情与物融,叙事描写与情感抒发完美结合才是纪行诗的艺术魅力。《日月潭》、《中台禅寺》分别以自然景、人文景落笔,寄寓的情感张力也不完全相同,但以景生情,情贯诗中的创作手法又是一致的。两诗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给人以意象的无尽想象和深情的撞击、感染,传导出一种正能量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