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草堂留影(图片来源:四川省台办)
“台湾小孩的启蒙教育基本上从《唐诗三百首》开始,诗圣杜甫在成都留下了大量足迹,所以到成都一定要去杜甫草堂,因为那是台湾孩子从文字中得来的第一个关于祖国的印象。”台湾领队、台湾夏潮联合会会长陈福裕如是说。
夏季的草堂流水萦回,小桥勾连,修竹掩映。沿着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一路前行,一尊尊塑像、一副副楹联,刻画着不同时期人们对杜甫的印象和评价,让同学们不时驻足观看,默读。“瘦的只剩一身风骨,这张饱经沧桑的脸和满眼的忧伤,跟我想象中杜甫的样子很像!”抚摸着面前的杜甫铜像,台北教育大学的萧同学感慨地说,“从小熟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直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直到来到四川,来到草堂才第一次感觉自己离诗圣那么近!”
“我喜欢看卡通,看《三国演义》知道了四川成都,知道了麻婆豆腐。而真正来到四川,才知道四川的历史文化非常深厚。从开营式当天气势恢宏的金沙遗址,到后来鬼斧神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古香古色的武侯祠,再到今天充满人文气息的杜甫草堂,四川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着迷。”辅仁大学的陈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