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海西动态
闽台交流活动
了解海西
政策支持
台湾农民创业园
海西西岸(福建)
农业合作试验区
台湾水果中转站
字号:
厦港台金融业界建立交流合作促进平台

  时间:2012-04-27 13:16    来源:新华网     
 
 

  日前,金圆集团挂牌成立“厦门市创投”;几乎在同时,厦门轻工集团拟成立的“轻工创投”也已获批复。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国字号创投在“四两拨千斤”、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还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使命——— 即通过资金引导,加速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推动厦门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本土资金雄厚的国资创投,无疑将首先投资在本土中小企业。”这在厦门创投业者看来,厦门半个月增加两家“国字号”创投,不仅有利于厦门打造创业型城市,也有利于破解一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短短半个月 多出两家“国字号”创投

  短短半个月内,厦门一口气新增两家“国字号”创投。

  日前,厦门新组建的大型国企集团金圆集团,专门成立了厦门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创投”一成立,就被明确要求要“为厦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服务”。

  而就在“厦门创投”成立前一周,厦门市国资委正式批复,同意厦门轻工集团成立“厦门轻工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

  在创投公司不断成立的同时,厦门的创投基金也屡获突破。2010年4月14日,厦门诞生了首个、也是福建首家的创业投资基金——— 由厦门火炬集团等出资成立的厦门红土创业投资基金。此后,厦门国企纷纷加速了在创投领域的投资力度。

  去年年底,由国贸控股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的厦门市软件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设立。该基金也成为了厦门市首家获得由国家、地方政府资金参股设立的国家级创业引导基金。

  1元创投资本 有望带来50倍放大效应

  这些“国字号”背景的创投公司、创投基金,如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备受业界关注。

  “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资,首先要考虑的是投资回报。”一位民营创投人士表示,这几年,民营创投在厦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也确实诞生了一批创富神话。

  比如,在厦较早成立的厦门火炬创投,曾向在厦成长起来的环保领军企业“三维丝”投入280万元,每股持股成本不足3元,一年多后,“三维丝”在创业板上市,其280万元的投资,一口气获得了近10倍的投资回报。

  不过,在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国字号创投也纷纷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发展创业投资是加快厦门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在“厦门创投”成立时,副市长黄强就明确要求,要发挥其“引领、催生、服务”的重要作用。

  而“轻工创投”,也明确定位于投资与轻工集团主业相关的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食品行业研发和深加工产业的创业投资业务。

  “这些‘国字号’创投公司,除了一部分是财政资金外,也往往吸引民间资金进入。”一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一背景下,一般业界评估,1元的投入,如成功投资,有望带来资本市场50倍的放大效应。

  这意味着,这些“国字号”创投资本作为“孵化器”、“母鸡带小鸡”来引导产业转型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将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手段。(易福进)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闽台农业交流示范基地”项目在福州连江动工       ·闽对台图书出口码洋年超5000万 大陆第一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