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紧紧围绕“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总体构想,扎实开展区域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海内外投资者青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去年以来,龙岩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14.1%和13.4%,增幅居福建省第二位和第三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5年居福建省首位,其中“非资源型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
资源优化,有效对接助推产业升级
龙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水泥等资源优势。然而,就在财力日渐强大的同时,龙岩市领导层回头细数,发现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9大工业行业中,竟有7个属于原料高耗、利用率低的资源型产业。
为了淘汰落后生产方式,龙岩以大气粉尘污染治理为契机,大力调整优化水泥产业结构,用环保标准高、资源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好的旋窑水泥取代立窑水泥。截至2009年底,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03.9万吨,中心城区18家水泥污染企业全部关闭。
与此同时,龙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资源富市”开始向“非资源富市”转变,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对接途径,引进所需的技术、项目、资金和人才,转化形成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对接上,改变以往单个项目对接的做法,依托现有的机械、建材、烟草、铜等优势产业基础,征集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努力促成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对接,从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2003年以来,龙岩市组织了近百场对接会,尤其是特色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连城光伏光电产业、新罗畜牧业、漳平化工产业、长汀农产品加工业等专场对接会均取得良好效果。
在技术对接上,龙岩市、县两级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2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内企业与境内外数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着眼于深度的产学研战略合作,技术创新,破解技术难题。比如,坐落在龙岩工业园区内的金鑫钨业,去年与美国英佛曼公司成功对接“水溶化学法制备纳米级碳化钨钴复合粉技术产业化项目”,并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新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该技术的突破,对于提升我国硬质合金制造技术极具推动作用。
在项目对接上,作为台胞重要祖籍地,龙岩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对接台湾技术项目,加强与台湾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合作。如永福境内的台湾茶农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借鉴台湾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在永福开展有机高山乌龙茶标准化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实践,目前永福镇已成为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专区。
科技创新,成就经济运行强力引擎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研究,龙岩市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创新的致富之路。科技创新,迅速成为促进龙岩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运行素质的强力引擎。
提升了传统产业。龙岩市积极主动承接一大批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如今年6月初在漳平开工的总投资5亿元的天守(福建)超纤科技项目,对接引进水性创新型绿色优质环保生态合成革、功能性无纺过滤新材料生态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建成后将填补福建省超纤合成革行业空白,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鞋面超纤合成革生产基地,大大加快了龙岩纺织产业的发展步伐。
增强了产业竞争力。龙岩突出重点主导产业,积极征集、推介、对接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如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瑞士PENTOMAG HOLDING AG公司合作开发SO3烟气调质设备,解决了高比电阻粉尘难以捕集这一电除尘行业共性难题,使龙净公司成为国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企业,同时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近年来,龙岩实施“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及处理造纸综合废水处理技术应用”、“富含氯代有机物制浆漂白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石头造纸”等一批批新能源和节能技术项目,有效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龙岩市还积极推进一批填补产业链空白点和薄弱点的科研成果对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