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人口红利”:未富先老挑战多

时间:2010-10-11 15:40   来源:羊城晚报

  人口红利的代名词是粗放增长

  人口老龄化加速,会否让中国不堪重负?郑梓桢研究员认为,这一问题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对解决也应有足够的信心。

  “如果‘人口红利’消失提醒人们更加重视养老保障,并加快完善相关机制体制,这不失为一件好事。”郑梓桢分析,虽然“人口红利”在逐步消失,老龄化在加速,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基数仍然庞大,今后十几年总人口仍将增长,“招工难”有助更充分就业,社保扩面潜力仍然较大。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空账”问题,但它并不会马上变为现实的支付压力,通过未来二三十年的积累,压力可以逐步缓解。况且,社会养老金之外,我们要建立的是多渠道的养老保障,企业年金、家庭养老等,有助分流社保压力。同时,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对养老的承受能力也在提高。

  郑梓桢还指出,目前社保缴费负担较重以及人们对保障信心不足而更倾向于储蓄、不敢消费,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不过,造成这一现象,重要原因恰恰是依赖“人口红利”的粗放式增长。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有限,劳动力收入水平难提高。与将来的待遇相比,目前的社保缴费的绝对金额不算高,却显得负担比较重。为此,除了完善社保体系,还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对启动内需有重大意义。如果“人口红利”消失能倒逼产业升级、提高工资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不失为一件好事。

  “‘人口红利’消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在留恋那种依赖‘人口红利’的粗放增长方式!”不少专家都强调,珠三角由于区域优势的存在,可能会获得稍长久一点的“人口红利”,但,这更像是一记警钟!记者 马汉青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