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就用“已经失灵”来形容这一“损人不利己”的政策。骆家辉指出,美国需要改革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体系,不应控制那些已经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美国产品还占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额的18.3%,但到2008年已降至7%。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曾表示:“这说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大大制约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
专家估计,未来15年内中国高科技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40%。但由于美国采取的管制措施,这一巨大的市场显然让美国企业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建华教授认为,美国如要走技术出口的路线以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从自己做起,先解决“政策”的问题。
诸多专家认为,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此次美国出口计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其他媒体援引的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9年底,美国对华货物出口总额从9年前的162亿美元上升到去年的近700亿美元,9年内增加了3.3倍,比增幅第二的对巴西货物出口高出近260%。同期美国对世界其他市场的出口只增加了29%。美国传统的主要出口市场如加拿大、墨西哥则分别只增加了14%和16%。中国成为增幅最快的出口市场。
另外,市场的稳定性也让美国对华刮目相看。美国对华出口2009年基本同危机前的2008年持平,而2009年美国对其他10个主要出口市场的跌幅达到19%,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市场的跌幅都在21%以上。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东晓认为,就美国出口而言,中国市场前景广阔且后劲十足。对奥巴马政府而言,如何抵制美国国内尤其是国会中涌动着的各种不利于对华贸易的保护主义逆流,尽快消除限制美对华高科技出口的种种不合时宜的管制,克服国内政治阻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早日完成,将深刻地影响美今后对华出口的前景。(钟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