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后,中国政府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列为今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并明确了调控方向: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由工业带动向一产、二产、三产协调拉动转变;由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管理、创新方面转变。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教授盛洪说,以目前的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正在向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运行。他对上半年的宏观调控表示肯定,认为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力度比较恰当,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这组政策中既有解决短期困难的措施,也有针对长期机制性问题的改革。宏观政策就是在两难之间寻找均衡,把握度和把握火候。”
鉴于目前国内外形势不确定性的增加,下半年政府各项政策的决策实施还需要更高层次的调控艺术和水平。王军认为,当前由于内部宏观调控、内生增长动力缺乏和外部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下半年和明年初,经济将处于短周期内的下降阶段。
他说,下半年是政策效果的观察期,目前宏观政策仍然需要在多重“两难”中寻求平衡和进行艰难的抉择,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程恩富表示,在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应该将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上日程。他说,中国已经难以再延续过去依赖资源、廉价劳动力、土地、国内市场和政策的传统对外发展方式。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背景和国内的现实,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愈益成为中国新时期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迫切选择。中国应建立起“低损耗、高效益,双向互动,自主创新”的“精益型”对外开放模式,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