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协会上,人们很关注通胀预期。一般来说,央行调控物价的手段,一个是数量控制,一个是利率控制。在现在的情况下,用利率控制手段风险极大。因为虽然利率是由各国的央行定的,但是全世界资金的流动性非常强。如果你的利率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跟其它国家的利率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利差,那么提高利率来控制国内流动性的目标,就会因为大量热钱涌入而使效果下降。因为中国的结汇制度,只要是外汇进来,央行必须拿人民币买,就要释放人民币,产生进一步释放人民币流动性的结果。
控制货币数量还可以用央票。这个办法控制的效果是可以的,发行多少央票就回收多少人民币,央行承担利息。但是这种控制的结果,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是解决一个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如果采用借钱的办法,就可以以资金做先导,用资金输出带动产能输出。这样,第一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能够带动产能输出,使得我们很多企业能把它的产品卖到境外去,第三能够回收人民币的流动性。
改革财税制度调整三大产业结构
关于国内三大产业调整结构的问题,许善达重点谈了现行财税制度的阻碍作用。他说,从税收上来讲,1994年改革所遗留的最大问题就是营业税的问题。1994年改革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决定在商品领域全面推行增值税,服务领域全面保留营业税。增值税改革解决了过去产品税的弊端:第一重复征税,第二出口不退税。但是现在看,从1994年到现在已经16年了,在第三产业领域,我们实行的营业税仍然是重复征税,仍然是出口不退税。而且因为有营业税和增值税,这两个税制之间还存在着重复征税。这样的营业税制度就造成了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不理想的情况。
这个税制的影响有多大?许善达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今天我们把增值税取消了换成产品税,然后重复征税,出口也不给你退税了,中国能不能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不要说重复征税的问题怎么解决,光把出口退税降低几个点,看看出口会是什么局面?但是当前中国的服务业就是出口不退税,带着税出口,一道一道还要重复征税。这样的制度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增加就业、增加收入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他介绍说,地方上最近一段时间也进行了不少探索,有一点突破。其中有一个进步,就是一些城市搞的信息化服务,实行了免税政策。南京是全国这种服务做得最好的地方。但是这个突破的范围太小,领域太窄,绝大部分的服务业仍然还是处在一种重复征税和出口不退税、不免税的状态,所以在世界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如果我们不下决心改掉这个税种的话,我们国家这个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
不过许善达说,虽然税款占的份额并不大,但是要改这方面的税制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是把1994年改过的税制再改一遍。而且还需要领导人的决策。
但是他表示:“这一步假如某一天要迈出去的话,中国整个的局面就会大变。就像我们花了十几年,从一个普通的国家变成一个全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出口量超过德国变成世界第一。如果我们的服务领域再能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的话,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又将是今天难以想象的。”(方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