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值得关心的是,我们的GDP太过依赖于投资。金融危机以来,在“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的共同作用下,投资实现了大幅的增长。尽管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2009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进出口对中国8.7%GDP增长率的贡献率有多大没给出具体答案,但从已公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的增长率和224846(亿元)的实际数与GDP总量的比较来看,投资的拉动作用应该是关键性的。投资对经济的推动固然重要,而投资一旦失当,以往已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问题就会有加剧、恶化的趋势,这一点不能不令人加倍警惕。而综合CPI、PPI的陆续“转正”等因素,人们还对今年的通胀是否只停留在“管理好通胀预期”产生疑虑。据外电称,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贝哲民(Ben Sim pfendorfer)就表示:“伴随着通胀不断上升的强劲经济增长令人不快,它只会加剧外界对于政府收紧政策的担忧。食品、住房和公用事业等对消费者至关重要的商品价格涨幅高于收入涨幅,这将令中国政府感到不安。”我们完全可以将此看作局外人的想当然,不过统计局局长的类似担忧就不能不注意了,马建堂说:(担忧)一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比如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应该说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也带来了挑战。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的调控,要完成好这样一个的任务确实是一个挑战,有关方面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当然,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释放出的信息,我们也能感受到政策意图之明确。这次会议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突出的意见提了出来,并强调“已经刻不容缓”。提出“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从2009年底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我们看到了中央的决心。同时,从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等方面,可以判断措施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子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