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成功“危中寻机”
“危机”一词反映了“危”和“机”两个方面。在这场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结论不难得出。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这场危机袭来后,能源需求明显减弱,几十年来我国不得不第一次关停了一部分油井。
2008年12月29日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当前的能源形势:“危”中之“机”》的文章。受危机冲击,2008年第四季度每天用电量是85亿千瓦时,到了2009年11月份后,每天用电量达到了110亿千瓦时。进入2010年的头15天,每天用电量最高达120亿千瓦时,这说明“危中有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也是经济快速复苏的有力证据。
过去一年,我们采取了以下“转危为机”的措施。
第一,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拉动内需增长。我们按照出手快、出拳重的要求,两年来开工了浙江三门、广东阳江、山东海阳三个项目,目前在建核电机组共20座。如果按每千瓦机组平均造价1.2万元来计算,直接投资在2500亿元以上。
第二,抓住时机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淘汰6006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每年可节约原煤6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8亿吨。
第三,抓住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能源需求放缓和能源资源需求下降趋势,大力实施能源“走出去”战略。2009年,我国积极开展大国能源外交,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大大增强,与美国开展了能源政策对话,对俄的能源合作呈现出多领域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四,能源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国产化取得可喜成就,颁布了116项能源行业新标准,组建了16个能源行业试验中心,天然气管线、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取得了实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