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吸引全球目光

时间:2009-11-04 12: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他指出,2008年,流入中国的FDI达到108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0%,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FDI接受者的同时,也成为FDI的一个主要流向国———2008年,尽管全球FDI下降13.5%,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然显著增长至559亿美元,同比增幅11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十二大对外投资主体,在发展中国家里排名第二。

  “今天,无论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我们都能看见中国公司的影子。”TaffereTesfachew认为,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中国跨国公司正以更快的脚步向海外扩张。

  据分析,中国海外投资脚步明显加快的动因主要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资源的持续需求;与之相匹配的对船运、保险等服务业的新增需求;中国大型企业急需获取通往国际市场的渠道和品牌优势以及在中国国内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如纺织、玩具等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对外投资降低成本等。

  张晓强正面回应“三大误解”,呼吁一些国家放弃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政治化和歧视性做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外国舆论对中国跨国公司全球投资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开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市场化程度深浅这三大问题存有误解。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此次论坛上正面回应了这三个问题。

  他表示,首先,中国企业在国外进行商业经营的同时,认真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如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中冶集团在巴基斯坦,均为投资项目所在地的人民无偿提供医疗设备和服务并捐助了教育等公共行业。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参与建设铁路、公路、电力项目建设,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就业,为东道主国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据统计,2008年境外中国企业雇佣外国员工达到45.5万人。

  其次,在资源能源领域,中国企业的投资使东道主国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国作为世界资源产品长期稳定的大市场,使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智利等很多资源型国家在对华出口资源产品的规模迅速扩大,资源产品价格明显上升,较充分地分享了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成果。

  在中国跨国企业市场化程度方面,张晓强说,中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按照商业原则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这是中国政府持续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其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成,大部分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相当部分企业已在境内外上市。这些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比较优势,遵循商业原则开展境外投资,应该与其他国家投资者一样得到尊重。一些舆论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政治化的说法和歧视性的做法,有失公允,希望各国公平透明公正地对待中国跨国企业的投资。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