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是作为研究者,您深谙里面这一切,但是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我作为患者来说,我家边上有一个社区医院,我们不去社区医院,是因为没有好大夫,但如果说注册医生能够出来,到这个社区医院来给我们看病的话,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你看又可以增加医生收入,又可以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还可以解决我们患者非常实际的需要,有什么不好呢?
李玲:
就要我刚才说的,当然对一般的内科医生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但是对于外科医生它就会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这个可能就是对我们现在整个医院的管理体制可能都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
接下来说到职业注册医生的这种多点执业的问题,我们不妨再连线石院长。石院长,刚才我们在说到医生出去走穴,我们不妨这么比喻,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您希望您医院里面的医生到其他医院,比如说社区医院给更多的病人看病吗?
石应康:
应该说这个需要研究和探索。我也是一位医生,我觉得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多点执业可以增加收入,关键是这个收入,如果这个动力仅仅是收入的话,那么这个收入是谁来付费,那一定是在我的单位里面付给我的时间的工作的报酬和我出去做外面的报酬诱惑力更大,收入更高,如果这个付费是老百姓来付费的话,可能就存在一个问题了,因为这次医改应该是消除医患对立,促进社会和谐,如果老百姓因为多点执业要多付出一部分费用的话,那可能就跟宗旨有所违背,而且管理上也比较困难。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研究和探索。
主持人:
我想再说到您个人的角色,因为我们知道,像这种大型的公立医院的院长,往往他一身要担当多个职务,比如说他要管理,他本身就是一位医生,就像您一样,在众多的角色里面,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后,您觉得会把哪个职责从您身上卸掉?
石应康:
我觉得从公益和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会把医生和专家的角色卸掉,一心一意做好医院的管理。
主持人:
您觉得这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石应康:
肯定,如果我管理做好了,我可以给我医院的医护人员创造更好的条件。
主持人:
那这是否会更加强调您去经营这个医院的角色?
石应康:
应该说医院确实也存在着怎么样运营管理的问题,可能节支对医院来说更重要。
主持人:
石院长,我有一个对您的问题,刚才我们在演播室说,即便政府全额投入,可能公立医院都会有逐利的这种动力。作为全国最大的公立医院的院长,您心里有没有,当然不是您了,您代表这个医院,有没有逐利的这个动力?
石应康:
应该说我们想的是怎么样让医务人员能够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然后有了这种更高的劳动生产力,我们提供的服务的成本会下降,给老百姓提供的服务能够更好,而且创造的机制是劳动生产力很高,我觉得经营管理可能最主要是在这个方面。
主持人:
好的,谢谢石院长。
政府投入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主持人:
李教授,刚才听完石院长的介绍,我们就在想,还是这个问题,如果公立医院能够做到公益性始终摆在它的行医的首位的话,我们应当给它什么样的保障?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它们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像您刚才所说的那样,让所有的医生,让所有的护士,包括院长,都不想利的问题,就想到人民群众,怎么能让他们的生命得到最好的保障?
李玲:
他们不要想利的问题,国家应该替他们想他们的待遇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给我们的公立医院的院长他履行他的管理职能,应当给他适当的报酬,比如像石院长这样,他把一个这么大型的医院管理得如此的好,控制成本,那么他应该得到与他的付出相对称的回报,那么这就可以调动他的积极性。同样我们的医生也是的,我们应该鼓励那些医生如何提高医疗技术,用最低的成本为老百姓保障健康,这个是应该国家层次上如何考虑来给他们相应的回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医院真正变成一个控制成本,如何改善它的效率,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刚才石院长讲的,这样既能控制了成本,又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