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位中国人冲击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图)

时间:2009-03-20 16:01   来源:X--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余莹,25岁,重庆人,在北京生活9年,某时尚品牌杂志媒体总监。

  余莹:我需要拥抱世界

  有个关于余莹的故事是这样的:

  2006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读研的重庆姑娘余莹,想申请法国驻华大使馆提供的在法国教授中文的工作,需要请一位自己非常尊重却并不熟悉的老师写推荐。老师拒绝了余莹的请求,他说,“我不了解你,我不能给你写这个推荐,你必须要让我了解你。”当着很多同学的面,被拒绝的余莹哗啦啦地掉着眼泪。于是,她给这位老师写下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是:“美国的一名年轻人,或者是法国,或者是澳大利亚的,想要来看一眼万里长城,或者是故宫,或者是三峡,背上书包,买本旅行家指南,或者是去餐馆打一个假期长工,就来了。可是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我们从小就在书本里读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比萨斜塔……却难有这样的机会去真正见到那些美丽的建筑,那些风景。我们多么需要一个机会,一次支持,一次鼓励……”最后,老师给了她一份完美的推荐书。

  在那封信里,余莹第一次表达了自己渴望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热烈愿望。

  2009年,在北京度过的第9个春天里,命运把余莹推到了与以往全然不同的境地。曾经一时冲动报名大堡礁守岛人的她,目前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承受这一冲动带来的忙碌上。尽管拉票是个恼人的过程,但余莹不希望自己败阵,尽管目前的她渴望从中快速抽离出来,恢复自己曾经的平静与从容。

  大堡礁之前,余莹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只有25岁却已经是一家时尚品牌杂志的媒体总监。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社交圈子,大批的朋友——这样的生活,余莹已经十分满意。

  要放弃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余莹并不是没有挣扎,但是面对大堡礁所代表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余莹告诉自己,尽管只有6个月,但人生有几个这样的6个月呢——6个月也不过是人生中十分短暂的一次长假,有时候,能够全身心放松地休一次假是再奢侈不过的事情。

  在法国的那一年,余莹几乎周游了能去的所有国家。每次邻居看见她,不是匆匆忙忙地在前往机场或车站的路上,就是刚“采风”回来。终于有一天,一位在巴黎生活了五六年的喀麦隆邻居对余莹说,“你真的是中国人吗?”

  余莹说,这已经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也许现在已有所不同,但是她已经像绝大多数中国的年轻人一样,学会用一种平静而温和的声音告诉世界自己的存在。

  余莹说自己也许代表不了所有的年轻人,但至少是他们中最普通的一分子。现在的年轻人需要梦想,渴望拥抱世界,每个人在走向开放世界的途中都曾经离梦或近或远,只是今天,恰好余莹离这个梦很近。未竟的梦想会在某个清晨降临,在真正的生活来开始之前,余莹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     

编辑:邵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