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
两大隐患不容忽视
2009年中国经济虽然超预期的完美收官,但是考虑到“治急病须用猛药”,“猛药”难免就会有副作用, 经济发展可能出现隐患。2010年中国经济可能存在的问题,归纳专家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可能出现高通胀,消费后劲不足。
“今年的中国经济并不需要担心增速不够快,在保持现有宏观政策基本框架下,经济增长会存在一个惯性,甚至更加强劲。因此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应当不是2010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最大问题是要‘防通胀’。”中国企业联 合 会 研 究 部 副 主 任 胡 迟 这 样 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数据显示,C 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去年11月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 .6%,随后在12月同比上涨1 .9%。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于12月首次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 .7%。据马建堂介绍 ,12月CPI同比上涨 了1.9%,主要是食品上涨了5.3%,拉动了C P I上涨1 .74个百分点。胡迟表示,食品价格上涨,肯定会带来通胀。从历史数据来看,本世纪以来食品价格的两次快速上涨,均导致了涨幅超过5%的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认为,今年通胀很可能超过5%。C PI快速上涨的推动力来自四个方面:首先是翘尾因素,会影响物价1个百分点;其次,去年流动性过剩会拉动C PI上涨;再次是成本推动,PPI加速上涨导致商品提价;最后,政府提价目前还没有完成。
对于物价可能的快速上涨,胡迟建议央行尽快采取加息措施。
另一个隐患是消费增长可能乏力。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去年12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强劲上行1 .7个百分点至17 .5%。从细项看,与汽车、房子的消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商品其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虽然2009年显现出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 D P增长,有望构成今年消费提高的有利因素,但房地产市场的观望使得住房消费拉动效应减弱,同时经过一年释放后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增长也可能趋于乏力,2010年拉动消费“更上一层楼”依然面临挑战。
胡迟表示,消费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短期问题。消费的乏力来自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然而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 .8%,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
对于如何扭转这一趋势,马建堂说:“最主要的是要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更好地、更快地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随即他给出具体建议,在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 收 入 里 , 外 出 打 工 收 入 占 了40%,售卖农产品等家庭纯经营的数据占的比重是49%,合起来占到农民收入的89%。要想比较快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就要在尽快提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上做文章。要提高工资性收入就是要提高打工者的工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素质。要提高以售卖农产品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核心则是农副产品的价格问题,在兼顾城市居民消费者和农民生产者关系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水平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