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退欧公投”或重创亚洲经济

时间:2012-06-15 09: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离开还是留下 哪个成本高?

  目前,机构都发表了对提高希腊“退欧”几率的判断。野村证券称,希腊退出欧元区的“主观几率”高于50%。花旗预计,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为50%到75%。全球评级机构之一标普认为,希腊在未来数月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至少有1/3,这或导致财政本就脆弱的希腊再陷主权违约。其实,希腊退出欧元区与否,取决于各方权衡损失几何,代价能否承受?

  据《经济学人》杂志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即使希腊“有序地”退出欧元区,欧元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要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第一年下降1 .8%左右,第二年下降0 .8%左右;其中希腊经济在第一年将收缩7%至8%,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将下滑2%,德国、法国、荷兰将下降1%至1.5%。

  除此之外,大量拥有陷入欧债危机国家债券的债权人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敞口。摩根大通分析称,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IM F和欧盟手中持有的2400亿欧元希腊国债和德国央行的“泛欧自动实时全额快速结算”支付系统中对希腊的1300亿欧元风险敞口。欧元区银行也可能产生约250亿欧元的风险损失。此外,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别持有高达800亿欧元和2000亿欧元的国债,两国还持有5000亿欧元的银行债、公司债以及3000亿欧元的股票。

  希腊退出还将给欧洲一体化带来无法弥补的打击。欧盟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卡瑞尔·拉努认为:“一旦希腊退出,受到最大影响的倒不一定是金融领域,而是欧盟一体化进程,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让希腊退出。”

  不过,也有专家持相反观点,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所长汉斯-维尔纳·辛恩从“损失不大”的角度阐述了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合理性。

  他指出,如果希腊留在欧元区,继续得到援助,那么最后强大的国家也不得不向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甚至法国提供资金。届时欧元区的半数国家支援另半数国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一种政策阻碍高价位国家的实际贬值,把情况良好的国家引向深渊。希腊破产将使德国付出800亿欧元的代价。而希腊退出欧元区,德国没有任何损失。只是如果希腊离开欧元区,这个国家可能贬值,可能变得有竞争力,能够偿还一些债务。他还称,银行预言可能产生传染效应,是为了安然逃脱和向纳税者讨账。希腊已经处于局部破产状态,但与以前预言的恐怖情景相反,市场上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使政治家们恐惧是一种利益政策。

  外溢风险来袭 金融风暴再起?

  希腊退出带来的金融市场骚动将席卷全球,包括亚洲经济也将受到负面影响。欧洲金融事件影响亚洲经济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种:金融及信贷市场、出口需求、还有外资投资。

  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公司前亚洲区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撰文称,肆虐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似乎要把小规模衰退变成一场大危机: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这将在整个欧元区引发动荡蔓延。他认为,金融和贸易上的联系使亚洲对欧洲的萎靡不振非常敏感。因此,对于亚洲来说,欧洲银行危机绝对不容小觑。亚洲缺乏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信用的替代来源,因此银行融资渠道对亚洲来说尤为重要。

  他称,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欧洲银行提供了亚洲发展中国家9%的国内信用总量,是美资银行的三倍。欧洲银行在亚洲两大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尤其重要。这意味着与2008年几乎让美国银行系统陷入万劫不复的雷曼兄弟倒闭事件相比,眼下的危机给亚洲带来的风险要大得多。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最近发布的资本市场研究周报中也指出,从信贷市场来看,希腊若陷无序违约,将放大全球股市的下行趋势,并造成信贷紧缩。而受挤压的全球信贷状况将主要通过贸易融资的方法影响亚洲经济,这即是造成2008-2009年亚洲制造业困境的重要因素。

  穆迪在报告中分析称,进出口交易往往是先发货后偿付的,但是为了防止买家违约,出口商将通过运营资本贷款、备用信贷、进口方银行担保或者预付账款的方式降低风险。而贸易融资往往与短期同业拆借利率挂钩。亚洲制造业者依靠欧洲商业银行进行出口融资,一旦欧洲金融系统紧绷,他们将受到牵连。

  穆迪还称,外商直接或间接投资也将在亚洲减少。随着市场信心的崩溃和股市的下滑,致使对亚洲相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将减少甚至转移。同时,外资对亚洲地区的投资也将因企业停止扩张的战略方针而相应减少。

  亚洲该如何应对欧债危机外溢危害?罗奇认为,只有内需才是最有效的抵抗外部脆弱性的手段 。 但 亚 洲 地 区 没 能 建 起 这 一 防 火 墙 。 相 反 ,201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消费占G D P的比重创出了历史新低,只有45%,比2002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对外部冲击免疫—————即人们常说的“脱钩”—————只能是痴人说梦。

  在一个易受危机冲击的全球化世界中,不存在繁荣的绿洲。随着欧洲危机的深化,金融和贸易的双生渠道意味着亚洲经济无法独善其身。再平衡是中国及其亚洲供给链伙伴的唯一生存之道。惟其如此,紧扼亚洲咽喉之手才会松开。

  疑问多于答案 防火墙可筑好?

  市场对于希腊仍是疑问多于答案,主要是全球金融体系是否已为希腊退出欧元区做好准备?这取决于相关国家做好了金融“防火墙”准备。

  希腊财政状况长时间处于紧绷水平,不论未来是否留在欧元区,财政紧缩都无法避免。若希腊没有离开欧元区,预期德国及其他有盈余的国家需将财富转移至希腊等国,希腊民间债务已被减计,但高达150%G D P的负债未获改善,下一个需要减计的可能就是公共部门债权人。

  也许长期来看,退出欧元区对希腊及欧洲是最好的选择,但希腊债务与欧洲有紧密纠结的关系,技术上将会相当复杂,这和先前苏联解体的情形不相同,也不像阿根廷当时货币贬值那么简单。退出欧元区将使希腊失业大幅飙高、通膨显著恶化,货币贬值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将因通胀消失,同时造成希腊人民财富大幅流失,退出欧元区对希腊造成的伤害远超过实行紧缩政策。

  然而,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发生。此时要关注其他欧洲国家是否已筑好防火墙,以因应情势剧烈恶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欧洲央行承诺无限制提供流动性,还可执行证券购买计划,并在必要时直接介入问题国家的公债市场。市场人士预期,在欧洲央行流动性及欧盟政策支持下,防火墙应能巩固,阻断希腊危机蔓延至其他欧洲国家,希腊问题应不会造成骨牌效应。

  西班牙一直遵守欧元区的财政准则,债务问题是起源于民间债务而非公共部门,家庭及企业过去大肆举债引发房市泡沫,银行业因此受害。政府已开始正视银行业资本重整的需求,并采取较积极的态度改革金融体系。

  举例来说,西班牙银行业已为可能有问题的商用不动产贷款提列专项准备,提列比率最高达问题贷款的八成,就算未来有房地产亏损或政府潜在负债增加的情况发生,整体负债占G D P比重仍将低于100%,政府仍有能力支付,这个比率也还算是可控制的水平;此外,西班牙政府也要求银行业提高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来提振市场信心,政府积极改革,已与过去逃避拖延大有不同。

  现在情况和去年9月不同,全球经济有显著改善、欧洲领导人展现处理问题的能力,利用如长期再融资操作(L T R O )等工具防堵危机扩散,且像西班牙及意大利等国在财政及国内制度改革上有相当程度进展,爱尔兰也在5月底通过公投,决议遵守欧盟新的财政协议。最终欧盟终将达成协议,授权欧盟司法机构对未遵守财政协议规范的会员国进行制裁,这有助于巩固欧元系统,财政紧缩及刺激经济成长应同时并进,各国领袖已朝这个方向发展,现阶段欧元区应不致有瓦解的危机。

  被誉为“欧元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戴尔也给欧元开脱,他称,欧元并非问题所在。欧盟与欧洲货币联盟的问题在于一些政府的赤字与债务,尤其是南欧。这些国家的高赤字绝大多数起因于欧洲当前的经济衰退与全球经济减缓,而财政纪律不足又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偿债能力。只有欧洲央行为拯救这些国家而创造大量通膨时,这些债务才会变成欧元的问题。

  欧洲解决危机的步骤,是要让整个区域朝向更完整的结盟,这也是我们呼吁要统一欧洲的银行系统与泛欧洲财政工具以解决危机。

  对于希腊的问题,他称并非货币价值过高,而是债务与预算赤字过高。目前希腊债务是以欧元计价,即使退出欧元区、创造新货币并贬值,债务仍是以欧元计算,没有帮助。(记者 闫磊)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