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两岸青年情感沟通 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近年来,随着两岸各方面交流的日益繁盛,两岸青年交流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之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参访团为期9天的参访行程中,25位参访团员多次与台湾中山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两岸的专家教授等相关人员,将两岸青年交流工作,作为影响未来两岸关系的关键来看待。而“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已带领两岸学子深度体验过西藏、甘肃、四川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风貌。
大陆的学生们收获了友情之余,也对两岸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朱阁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宝岛台湾之行,友情、欢乐、感动、收获……点点滴滴,汇成了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距离冲淡不了情谊,时间只会让我们愈加珍惜。2011年的初冬,带着跨越海峡的友谊,我们以宝岛为起点,终点是没有终点,愿两岸青年携手并进,盼两岸交流更进一步。”此外,“值此辛亥百年之际有幸到台湾宝岛参访交流,通过几天的观察和交流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海峡两岸的历史和发展,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看到了新形势下两岸青年面向未来、协力发展的共同愿望。我们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康晨这样说。
同时,学子们也对进行两岸青年交流的重大意义有了更为深刻、具体的体会。“通过2011年初接待台湾朋友的经历,和这次在宝岛台湾的交流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大学生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与台湾同学的交流。”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贾捷说,“只有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加深与对方的了解,消除隔阂,与对方学生的交流也是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我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分享各自的生活点滴,在其中找到我们共同的地方。”贾捷作为这个团里年纪较小的学生之一,在这9天的行程中,学会了思考,并开始成熟,他说:“我想,我们现在青年的交流只是两岸交流的一个起点,我相信我们都能在各自的生活中播撒种子,在不远的明天结出丰硕的果实,毕竟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
赵云龙是清华大学学生,这几天的台湾之行让他感受到,台湾这个在文化和艺术上充满生机的地方并不陌生,跟大陆很多省市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老师们有过一些接触之后,我感觉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台湾夏潮基金会是把眼光和工作重心放在了两岸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上,他们关注的是学生之间内心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交流。”赵云龙说,“通过这种基层层面上的交流,影响到我们周围的朋友和家人等,这是非常踏实的交流。比如联欢会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台湾同学是2006年参加过交流活动的,有些已经参加工作了,他们现在还能够回来参与活动,就说明这种交流完全建立在真情实感基础上,是有血有肉的。对两岸青年之间的情感友谊文化价值观等的融合和交流,产生非常大的、正向的作用。”
清华大学学生处教师曹爱红认为,两岸的民众如果能在青年或少年时期有比较多的接触的话,可以使两岸的文化融合得更好,使两岸人民的心走得更近。在参访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博看着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开心地唱歌、跳舞,感慨道:“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之时,我想到了一句话:看得见的时候,眼睛在一起,看不见的时候,心在一起。愿两岸的青年永远心连心,愿两岸文化交流永远兴盛。”(记者 徐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