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5理财品踪影难觅 理财投资宜锁定“长线”

2013-01-09 15:07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范乐

  “才一个星期的工夫,同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就下滑了好几个百分点。”市民刘小姐看着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发来的推销短信,感慨良久。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最近收益率下降的现象并不算个例。

  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银行理财市场此前颇为“给力”的年末行情也告一段落,预期收益率高于5%的理财产品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预期收益率在4%左右的理财产品。

  记者算了一笔账,元旦节后一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比节前一周,若是以10万元买半年期的同类产品计算,到期收益少了将近700元。

  不得不说,通过了年底“大考”,银行揽储的压力骤减。而随着监管的日益加重,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走向可谓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预期收益率应声回落

  为了应对年终考核,理财产品一度成为银行的“吸储利器”。去年年末,不少银行都推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而在元旦过后,除个别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还在5%以上,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收益水平已出现小幅下滑。

  普益财富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最后一周银行发行的175款各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5%,而元旦后发行的各期限150款理财产品,其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1%。

  市民罗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12月20日左右收到工资卡所在银行发来的短信称,推出一款高息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4.9%-5.0%,结果1月4日上班时又收到该行系统群发的短信,同样79天和169天期产品收益率只有4.3%和4.5%,下降了0.5个百分点。

  按照普益财富的平均收益率数据,记者算了笔账,如果投资者在节前用10万元购买一款180天的理财产品,节前6个月至1年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71%,则其实际收益为2322.74元。不过,同样的条件,如果在节后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率就降为3.35%,其实际收益为1652.05元,足足少了670.69元。

  “破5”产品门槛普遍较高

  记者调查了解到,杭州市场上目前尽管仍有一批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发售,但门槛普遍较高,认购金额多在10万元以上,产品认购期限也较长。

  如中国银行发行的“中银债富2013018-2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不过认购起点要100万元。华夏银行的“2012年创盈1196号理财产品36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0%,起点20万元。

  认购起点低但能“破5”的理财产品更是屈指可数。宁波银行近期发售的40天期限产品"2013年汇通理财E点通5001号产品135001",认购起点为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可达5%。而工行针对浙江地区发售的“工银财富”理财产品虽说收益也“破5”,认购起点同样为5万元,但期限长达368天。

  走势不明宜选长期产品

  不少人疑惑,除了银行揽储压力减轻之外,当下新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去年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混乱,无法兑付甚至亏损等被媒体频繁曝光,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备受指责。因此,监管部门目前已要求规范和整顿银行理财市场的资产池模式。“而未来,不排除监管层继续针对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产品设计等展开监管整顿。”

  此外,银行固守的先天优势也面临着后来者的觊觎和挑战。

  目前,资管市场又引入了新的竞争者券商、基金和保险,监管的放开让这些金融机构的创新活跃度得以释放。渠道方面,第三方理财也在加紧争夺。因此,201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面临很大的挑战。

  交行浙江省分行的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应适时转换投资风格,切勿贪“高”,可选择较长期限、收益率也相对较高的产品来锁定收益,规避理财产品收益下行风险。“频繁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也会在申购、赎回等空当期浪费产品的收益。”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