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理财产品以价冲量效果存疑

2012-07-27 09: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范乐

  产品类型单一 高收益源于“薄利多销”

  然而,对于城商行理财产品“逆势而行”的态势,有不少市场分析人士却持有怀疑态度。“由于城商行的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品牌的议价能力不强,所以就只能先通过产品收益率来吸引客户,弥补产品议价能力的不足。”银率网分析师表示。

  实际上,“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所获得的收益率即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理财资金投资基础资产所获得的收益率,二是管理费、销售费与托管费等与理财产品相关的费用。一家银行给予其客户较高的收益率,其中一方面说明银行收取的费用相对较低,愿意让利于客户薄利多销,以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普益财富研究员唐丽琼认为。

  纵观今年上半年的理财产品市场,1-6月,人民币债券市场仍是理财资金的主要去向,该类产品市场占比为43.63%,较2011年上升1.39个百分点,而受监管政策的影响,信贷类和票据类产品普遍大幅减少。

  从城商行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城商行只是通过自营渠道来做理财产品,因此受限于债券、货币市场产品等投资方向,除了采用“期限错配”的方式来调节收益水平,只能通过内部让利来提高收益率。

  “中长期债券的收益率相对较高,而且从整体利润中拿出80%的利润给客户,收益高,风险低。”某城商行零售部总经理说,但如果扩大投资方向,目前来说还较为谨慎。正因此如,城商行理财产品的类型还比较单一。

  城商行理财业务瓶颈犹存

  事实上,目前城商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主要面临两个瓶颈。“一是由于产品销售规模有限,代理销售保险和代为推荐集合信托产品引进较为困难;二是自行开发银行理财产品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毛恩知指出。

  “城商行理财业务中的代销和代为推荐业务,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培训是通过产品的发行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进行的,对银行本身的培训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并不高;再者,城商行普遍面对一般投资者的理财业务,都立足于‘卖产品’而非财务规划,也就是说,理财业务的人员门槛本身不高,虽然理财业务最终会走向‘财务规划’,但在这个过程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理念仍需提高。”

  总体而言,当前理财资金的去向即投资标的类型大致分为债券型、组合型、结构型和挂钩型等,其中挂钩型产品标出的收益高,但风险也相对较高。而对于城商行发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普益财富认为,可以考虑,但也不能盲目投资。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