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和理财产品自去年第四季度首次成为居民投资首选以来,今年第一季度再度于居民主要投资方式中排行第一。央行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25.7%的居民偏好“基金、理财产品”,这个比例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3.2个百分点,是居民的投资首选。
理财产品仍是主要投资渠道
尽管近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略有下降,许多市民还是将购买理财产品当作了自己的主要投资渠道。当前最受市民青睐的依然是期限在半年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但银行人士建议市民优先考虑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
市民张女士之前一直选择期限在3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最近,她买的那款产品到期了,再到银行咨询时,不少理财师都建议她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因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中长期理财产品更容易锁定未来收益。
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师杨女士表示,去年,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当可观。可能是由于投资惯性以及对自己资金流动性的考虑,近来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还是倾向于期限在半年以内的产品,其中尤其青睐保本型的产品。但是,从目前央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看,降息预期还是存在的,市民购买半年至一年期限的理财产品,更容易提前锁定收益。更何况,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其期限和年化收益率,也要考虑如果购买的理财产品期限较短,认购期、返款期以及到期后选择下一款合适产品的三段收益空白期就会频繁出现。综合考虑,其收益并不如中长期理财产品。
股票型基金销售呈回暖趋势
与前段时间股市回暖相应,基金销售也开始呈现回暖趋势。近来,有市民开始考虑购入股票型基金,以便“抄底”。
经历了几年间基金市场的大起大落,很多“吃过亏”的市民对基金已是“谈虎色变”。但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现在基金市场已经出现起色。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王先生介绍:“去年年底发行的一只股票型基金,认购价1元,经过3个月,现在的净值已经涨到1.07元。如果当时认购了一万元,扣除手续费,收益已达到500元左右。”
他同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市民都考虑股市已经到了较低水平,准备购买股票型基金“抄底”。现在股市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如果市民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考虑在这个时候建仓,买入股票型基金或是指数型基金,但也不要把全部的资金都投入;风险承受能力稍弱的市民,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基金搭配组合,虽然没有太多的收益,但也不会承担太高的风险;而对于年轻人,则建议考虑基金定投的投资方式,需要的资金量不大,既可作为自己的强制储蓄,也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储蓄超八成居民仍偏爱
此次调查还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2.5%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只有17.5%倾向于“更多消费”。在倾向于储蓄的居民中,有46.9%偏好“储蓄存款”,这一比例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了5.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本市个人存款增加82亿元。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尽管近年来已尝试过理财产品、基金、股票、国债、黄金等众多投资方式,但定期存款在自己的资金配置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
购房意愿降至13年低点
央行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当前房价接受程度有所提高,房价上涨预期降至近3年来低位。但同时,居民的购房意愿也降至近13年来的同期最低点。
居民对于房价上涨的预期降至近3年来的低位。在2010年第四季度时,对未来房价持上涨预期的居民占比为43.3%;去年第一季度,预期调控后房价走势还将“上升”或“先降后升”的居民约占30%;到去年第二季度,预期下半年房价走势继续上行的居民占比进一步下降至25.9%;去年第三季度,这一占比上涨至37.9%;去年第四季度这一占比又跌至19%。而在此次调查中,对于下半年房价走势,只有17.7%的居民预期“上升”。
虽然对当前房价接受程度有所提高,但居民的购房意愿却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在此次调查中,未来3个月内有购房意愿的居民仅占14.1%,而在去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为15.4%。同时,居民房地产投资意愿也在回落。此次调查显示,房地产投资在居民主要投资方式中的排名比去年第四季度又退后了一位,仅列第三位,居民房地产投资意愿较去年末和同期分别降低了1.4和10个百分点。
购车意愿达1999年以来最高
与购房意愿下降为近13年来同期最低点的情形相对,今年一季度,居民购车意愿则上涨至1999年以来的最高值。
央行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意愿为14.6%,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值。这一比例比上季度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1.4个百分点。此外,今年一季度居民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为25.3%,比上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旅游意愿为25.2%,比上季度提高了4.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