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安全有风险
很多商户对照顾客信用卡消费后签名习惯走流程,不仅给持卡人账户带来安全隐患,也让持卡人在信用卡被盗刷后陷入被动地位
前不久,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刘先生收到银行的通知短信,提醒他的信用卡在外地某商场完成了3笔2万多元的消费。他随即拨打了该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电话,查询后确实有消费记录。“我从没去过这个地方,难道是别人复制了我的信用卡?”
刘先生马上通知银行冻结了该信用卡并报警。之后,他频繁往返于派出所和银行,费尽周折,可事情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派出所方面表示,案件线索不足,又是异地作案,侦破难度太大,需要时间;银行方面则表示,案件发生在外地,只能去当地银行查询,而且由于他的信用卡是凭密码消费,所以银行不负责赔偿。
经了解,刘先生得知,目前多数银行都为客户提供失卡保障服务,即信用卡丢失后,持卡人在第一时间向银行申请挂失,银行对被人盗刷信用卡而造成的损失进行部分赔偿。但这种保障,只针对没有设置交易密码的客户。
“要不是信用卡被盗刷,我哪里知道一张银行卡还有那么多的门道?”刘先生感叹说。
笔者了解到,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是用签名作为信用卡消费依据,而在国内,人们都习惯通过对信用卡设置密码来保障安全,很多商户对照顾客信用卡消费后的签名时也习惯走形式。这不仅给持卡人账户带来安全隐患,也让持卡人在信用卡被盗刷后陷入被动地位。
目前,复制银行卡盗刷案件频发。犯罪分子在商场、超市的银行柜员机插卡口安装带有伪造标志的复合盖,里面装有读卡器,获取用户信用卡信息。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在ATM机数字键盘上方安装针孔摄像头偷窥密码,再通过复制信用卡,实现异地取款。
北京亚运村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提醒说,持卡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在ATM机等刷卡设备上刷卡时要注意观察存取款设备或读卡器是否异常,输入密码时要警惕周围有没有形迹可疑的陌生人,防止被人偷看信用卡资料。另外,为提高信用卡安全系数,信用卡上一定要签上名字,签名最好有特色,不易模仿。
“免息”消费划算吗
银行往往打出“免息”的宣传旗号。事实上是免息不免费。一般信用卡分期付款1年的手续费要高于银行1年商业贷款的利息
目前,电子商务日渐流行,各大购物网站为了方便消费者,纷纷推出“分期付款”计划,大到冰箱、彩电,小到微波炉、面包机,都可以分期付款。部分银行也推出了各种分期付款优惠的信用卡,还有些银行打出了“免息”的口号。
分期付款能免息,真有这样的好事儿吗?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小庄的张先生不这么认为,他最近完成了一个累积18万元的商品分期付款消费,分18期还款,最后算下来,手续费高达2万元。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信用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其实,大多数分期付款都有成本。信用卡分期付款推出早期,银行往往打出“免息”的旗号宣传。事实情况是免息不免费。“一般信用卡分期付款1年的手续费要低于年18%的取现利息,高于银行1年商业贷款利息5.31%。”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