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外债与进口型行业分享升值“红利”
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航空等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行业将获得高额汇兑收益,造纸、钢铁等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行业将明显降低营业成本,而房地产等分享“流动性溢价”的行业有望提升景气度。
负债压力缓解
作为持有外币负债最多的行业,航空业将是人民币升值最大的赢家。升值对航空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其利润表上汇兑收益的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航空公司的外币负债中包括外币贷款、因购买和租赁飞机等形成的外币债务。航空公司有大量的航空器材融资租赁负债,每年需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费用和本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意味着航空公司的所有外币净负债将同比例减少,从而在账面上获得汇兑收益。人民币升值除了使航空公司能够一次性获得相关的汇兑收益外,人民币升值还将直接降低航空公司使用国际航空燃油的成本。
今年一季度,中国国航的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226.40%,原因是汇兑净收益增加5.43亿元。南方航空一季度的财务费用为-2.73亿元,同比降低191%,主要原因也是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带来的净汇兑收益增加。
国内航空公司还在扩张运力,外币负债还将增加,人民币升值对这些公司形成的利好将延续。未来几年,中国国航等公司的运力将增加8%-10%。据长江证券分析,三大航空公司订购的大部分飞机将于2013年交付。国内民航公司未来5年将迎来一波运力升级和规模扩张。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推动相关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改善。业内人士分析,人民币升值后,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将上升,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将因此受益。
进口成本降低
造纸、钢铁等行业的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人民币升值后,相关公司的运营成本将降低,进而推升业绩。
作为全球最大的纸浆进口国,造纸行业目前是我国第三大用汇行业。接近60%的木浆和超过40%的废纸需要进口。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2010年全年我国商品纸浆进口量约在1100万吨左右,进口废纸量约在2400万吨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因为进口原料占较大比例且出口较少,人民币升值总体利好造纸行业。德邦证券研究报告测算显示:若人民币升值1%,造纸行业净利润增幅3.25%;若升值3%,行业净利润增幅9.57%。造纸行业将受益于进口原材料购买力的提升。除了造纸原料依赖进口,造纸上市公司也存在较多外币负债,人民币升值为部分企业带来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钢铁行业也将因人民币升值而降低铁矿石的进口成本。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钢铁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钢铁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下降对行业的整体效益改善不会特别明显。(记者 林喆)
升值或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
部分航空股近期表现
证券简称 涨跌幅 区间涨跌幅 市盈率(PE,TTM)
( 2011-8-11,%) (2011-8-10至8-11,%)
东方航空 10.0791 10.0791 11.1698
南方航空 6.9921 9.0054 14.1623
海南航空 5.4366 5.4366 8.7004
中国国航 4.8998 5.7239 10.3729
最近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反弹,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也有所加快。人民币加速升值会不会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有望给航空、造纸等外币负债较高或原材料进口占比较高的企业带来利好。但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人民升值引发类似2006年到2007年系统性资产重估的可能性并不大。
受益板块上涨明显
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991,创出历史新高。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同时,A股市场也显现出企稳反弹的态势,上证综指从8月9日至8月11日,自2437.68点最高反弹至2582.16点。
在整体市场上涨以及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明显反弹。统计显示,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最近两个交易日,航空运输板块累计上涨(以成份区间算术平均法计算)6.73%,在全部申万二级行业指数中排在涨幅第二位。具体而言,在航空股内部,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航空、海南航空分别上涨了10.08%、9.01%、5.72%以及5.44%,涨幅均明显超越同期大盘。
另一个典型的人民币升值受益者——造纸板块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从整体看,造纸板块在最近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了4.19%。其中,福建南纸、冠豪高新、青山纸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13.71%、10.69%与7.33%。而华泰股份与凯恩股份虽然近两天涨幅落后于大盘,但这与上述两只股票在本轮市场调整中明显抗跌有很大关系。
结构性机会或现
在升值受益板块明显走强的时候,部分投资者开始期待人民币升值能够进一步赋予市场系统性机会。毕竟,2006年到2007年牛市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人民币升值引发的系统性资产重估。随着地产股近期的启动,这一乐观预期变得更为强烈。
但分析人士指出,期待现阶段人民币升值能够引发系统性机会并不现实。考察2006年到2007年牛市的成因,伴随在人民币升值的还有股权分置改革引发的制度性红利,以及温和通胀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两者其实给予了当时市场更大的上涨动力。但目前看,一方面,制度性红利并没有明显出现;另一方面,通胀拐点尚未到来,而经济增速减缓的脚步也并没有停止。因此,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这一动力,恐怕难以令市场出现系统性的上涨机会。当然,人民币升值客观上也会导致货币紧缩的效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经济的加息压力,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但这显然尚不足以引发系统性机会。
由此看,人民币升值引发的机会更多呈现结构性特征。那些购进原料成本占比较高以及外币负债较高的企业会因此具备一定交易性机会;但很多出口业务占比高的外向型企业,将因此面临出口竞争力下降以及外需不足的双重影响。(记者 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