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巴Ⅲ即将生效 银行业,准备好了吗

2012-11-30 13:08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中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巴曙松认为,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及严格资本监管的趋势将对中国银行未来的增长模式和发展路径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而言,宏观经济回落对中国银行业的微观风险管理以及逆周期资本调节提出新要求。目前,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撑更高增速,随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信贷已不具备继续快速增长的基础,银行业将面临经济趋于平缓的检验。如何在实施新资本协议中,逐步健全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的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同时有效防范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是一个重要命题。

  与此同时,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推进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构成了新挑战。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已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使用双向浮动、不对称两种调整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而金融脱媒中出现的利率多轨制也在进一步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一方面分流了银行存贷款等传统业务,挑战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另一方面,银行资产规模正从表内向表外转移,银信合作、银证票据、资产证券化、回购以及其他表外业务不断出现,和传统银行体系交织在一起,致使市场风险和资产负债错配风险都有所上升。这就要求银行在实施新协议过程中对实际风险自留和关联部分及时计提相应的拨备和资本,尽可能对新业务和新风险实现全覆盖。同时,也要求监管部门拥有更加全面的风险监管视野和不断提升的风险监管方法。

  此外,新资本协议将引导银行实现从资本消耗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变。新资本管理办法根据不同业务结构和风险水平,提出不同的资本要求,鼓励银行优化业务结构,加强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本消耗,实现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的最大化。这将引发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最后,新资本协议将推动资本补充渠道多元化,资本工具创新应有所突破。中国新资本协议实施后,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定义将更为严格,已发行的次级债需退出,从而也会加速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进程。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