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紧急磋商力阻黑色星期一

2011-08-08 08: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王思羽

  诱因

  二次探底风险提升 悲观情绪主导市场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普遍认为,全球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过去一周以来的剧烈调整,主要是缘于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全球主要市场出现如此剧烈震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对于欧债危机是否会形成新的金融危机又有所担心。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美国经济二季度和六月份的PM I指数大幅低于预期,在未来,由于债务上限上调,可能影响美国进一步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使市场比较担心是否会迎来二次探底以及新一轮经济减速的风险。

  而对于国内市场,则是内忧外患共存。李慧勇表示,在内部因素上来看,最核心的问题依然在于通胀的居高不下,使得治理通胀的政策还会持续,在此同时,市场又担忧经济可能出现超预期的下滑,这使得政策处于“欲松还紧”的两难境地。李慧勇预计,7月份C PI上涨6.7%,不排除新一轮紧缩政策的出台。

  “(A股暴跌)毫无疑问也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李慧勇表示,国内市场周五的大跌受到避险情绪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外需的大幅回落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减速。在全球不确定的环境下,风险情绪的变化导致了A股的调整。

  大宗商品方面,中国国际期货高级主管分析师刘亚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系列的利空因素在8月4日集中出现,造成了恐慌性的大跌。刘亚琴认为,从7月下旬以来,美国、欧洲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疲软,欧洲债务隐患难消,这让投资者对欧美经济前景产生担忧,对未来预期悲观。

  刘亚琴判断,三季度国际油价可能延续震荡下跌的弱势行情,W T I油价在每桶80美元、布伦特在每桶90至95美元附近的点位会有一定的支撑“但一旦形势恶化,跌破支撑点位,整个市场的风险将难以估量。”

  能源研究机构东方油气网油品部经理冯臻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上周美国公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数都显示经济增长接近停滞。美债违约危机虽然暂时得以避免,但美债上限上调对市场产生的利好已经被迅速消化殆尽,投资者对未来经济担忧的恐慌情绪主导着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油价难以摆脱这种恐慌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走势

  全球经济或陷入衰退 A股无明确方向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两年的全球经济复苏由西方放松货币政策和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经济的强劲增长所拉动。目前来看,这两大因素的效力有所减弱:西方货币政策放松的作用开始消退,亚洲的紧缩政策也使得经济增长热度在降低。

  李籁思认为,尽管全球经济处于复苏之中,但各经济体的实际状况有很大差别,相互之间也并非统一的整体,全球经济面临的政策挑战仍然十分艰巨。“今年世界经济带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准备迎接震荡,下一个震荡可能会来自希腊和欧元区问题的冲击波。”李籁思认为,对于包括原油在内的资产价格而言,发达经济体的不稳以及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毫无疑问会使得价格更容易对风险敏感。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则对《经济参考报》表示,全球经济将呈现缓慢衰退的走势,中国经济也难以避免这种衰退,“每一轮经济衰退,中国都是一枝独秀,但是每一次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一次,面对欧美经济的衰退,中国再次保持经济一枝独秀的情况可能比较困难。”他说。

  李迅雷表示,从内部来看,目前中国面临着地方债务问题和房地产泡沫问题,而中国要一枝独秀的话,必须要行新一轮的投入,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要刺破房地产泡沫,就不应该再继续进行投资,要解决地方债的问题,就应该压缩开支,不继续进行投资和压缩开支就决定了中国把经济增速减下去。”他分析说。

  “经济减速是否能够如愿以偿?一旦房地产泡沫刺破之后,经济增速的回落可能会超出预期,要维持7%至8%的平衡的增速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李迅雷认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未必会持续下滑,但明后年就很难说了。“从中期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衰退的风险。”他说。

  “(A股)正在等待转机。”李慧勇则表示,中国经济由于内生的增长动力和大国的优势是其他国际难以匹敌的,因此对于中长期的中国经济以及A股市场的前景依然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但从短期来看,依然有一些制约因素阴云笼罩。一是通胀以及政策前景仍不明朗,二是房地产限购的影响仍有待重新评估,三是中国的地方债、欧债以及美国债务上限上调的影响仍有待评估。“这是目前制约市场向上的三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这三个因素没有明朗之前,市场仍然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需要等待。”他说。记者 吴黎华 施智梁 李唐宁 刘雪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