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路演在即 多重因素制约其定价

2010-07-28 09: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程轶文
  压力

  机构隐忧光大银行资产质量

  影响光大银行估值的另外一点在于该行的资产质量。兴业证券的点评报告称,光大银行在2009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25%,高于中型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年报数据显示,与光大银行规模相当的兴业银行,2009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仅0.54%,浦发银行2009年底的不良贷款率0.8%,民生银行2009年底的不良贷款率0.84%,中信银行2009年底的不良贷款率0.95%。

  “虽然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2009年保持双降,但光大银行的资产质量迁移情况让人担忧。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个人贷款方面,2008年底光大银行损失类贷款6.43亿元,2009年底损失类贷款增长到9.34亿元,可疑类贷款由2008年底的1.42亿元增长到2.58亿元,次级类贷款由2008年底的4.46亿元增长到4.69亿元,只有关注类贷款从2008年底的46.72亿元降低到2009年底的39.73亿元。在公司贷款方面,该行的损失类贷款也大幅增加,从2008年底的20.85亿元增加到26.56亿元。”上述分析师说。

  而且,光大银行贷款集中度高的现状也加大了资产质量压力。预披露文件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该行向房地产业发放的贷款分别约占公司贷款总额的13.8%。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风险敞口还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和其他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贷款,光大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总额的67.0%。在另一个风险点———地方融资平台方面,虽然光大银行并未披露相关贷款数据,但该行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占比也高达16.1%。光大银行称,如果贷款高度集中的行业,因宏观调控或行业自身原因等经历较大的衰退,本行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当前国内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师认为,当期资产质量无碍,但未来信用成本上升压力在不断增加,尤其随着调控效应的不断累加。“以目前A股上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在特点,资产质量并由此延伸的信用成本是影响盈利敏感度最高的核心指标之一。因此,近期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回落、房地产调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对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信用成本剧增的担忧。”广州证券研究员俞冲认为,从长期需要关注房价下跌对房地产相关贷款质量、抵押物相对贷款覆盖程度的影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方面,目前仍在进行中,其实际不良率与相应的拨备覆盖政策要求尚不明朗,但这部分贷款的质量与最终拨备,将成为影响今年乃至未来几年银行盈利状况的重要因素。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