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提升人民币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正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应首先理顺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的关系,提升人民币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戴相龙认为,现阶段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一定非等到资本项目全部开放,而应着手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使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货币。他还建议研究由中国政府及中央银行和有关国家政府及中央银行通过特定协商安排,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理顺人民币与日元、港币、新台币等货币的关系,研究区域货币的可行性,提高人民币在周边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从而提升人民币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二是把一部分货币互换改为一次性卖出人民币。这样可以解除货币互换国家因人民币升值将来须更多归还人民币的担忧,把人民币升值好处留给兑换人民币的国家,鼓励其更多持有人民币。三是用人民币支付我国对某些国家及地区的贸易逆差。这些国家及地区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和劳务,进行对中国的投资,也可以兑换为其他国际储备货币。 (丁冰)
林晨: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大国金融崛起基石
中国证券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林晨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大国经济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市场支持,而强大的资本市场则是大国金融崛起的基石。
林晨说,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好转,但也必须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我国经济回升内生动力尚且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运行变化和政策调整,都会在上市公司业绩以及市场运行中反映出来。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它对世界经济、金融市场的影响还远未结束。仅就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看,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两者如何互相协调发展;二是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要在发挥市场机制优势的同时,加强和改进监管,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林晨指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仍未摆脱“新兴加转轨”的鲜明特点,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的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停滞。日前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推出在即;继创业板在去年闪亮登场之后,今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望继续获得突破。其中,以中关村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为基础的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OTC)建设将会取得新进展。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我国资本市场,将在国民经济促转变、调结构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蔡宗琦)
巴曙松:今年第一周日均信贷投放达1千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出席论坛时透露,据不完整渠道了解,2010年的第一个工作周每天平均的信贷投放达到1000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按此计算,1月份的信贷总量将再现井喷,或重返万亿元。2009年1月,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新增贷款出现井喷达到1.62万亿元,创下有史以来单月最高增量。
有银行人士表示,年初信贷高投放有四方面动因。首先,商业银行有盈利要求,越早放款,全年的收益就能越早体现;其二,银行现在是根据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等硬性指标控制贷款节奏,所以在年初存款多、贷存比比较充裕的时候就会尽量多放贷;其三,业界担心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会出现变化,收紧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所以会提前放贷;其四,2009年底商业银行已有大量的信贷项目储备,有些不能积压太长时间。 (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