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新闻动态 两岸同胞庆中秋 华人华侨中秋情 中秋资讯 视频 赏诗会 中秋美食 健康提示 中秋谜语 中秋由来
字号:
邯郸农民自制中秋美食

  时间: 2008-09-11 08:47     来源: 中国广播网     
 
    9月7日,河北邯郸县河沙镇南街村贾国顺家的果园里墨香四溢,锣鼓声声,一片热闹场景。吟诗作画、吹拉弹唱、击鼓传花、成语接龙,吃着亲自烹饪的农家饭菜,品着自家酿制的葡萄美酒吟诗赏月。邯郸县农民用这样的方式,为今年的中秋节日烹制出一道道别具一格的“文化美食”。

  中秋节作为农民的传统节日,历来倍受珍爱。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富而思乐的农民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开始追逐更高品味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县因势利导,深入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扶持引导他们成立了冀南书画社、野草诗社等民间文化团体,他们用自书自画、自娱自乐的方式带头举办农村文化活动。每年一度的农民书画展、桃花笔会、书画联谊会等吸引了三乡五里的群众前来观看,辐射带动农民3000余人,带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中秋临近,他们便商量着要精心编排一个个体现“中秋团圆与和谐”的小节目,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

  当日上午,绿树荫荫的小果园被农民自编自写的诗词书画作品“装裱”得“文质彬彬”。节目还未开始,果园里早已是文墨飘香,一片笙歌。只见两张大型方桌并列排开,桌上笔墨纸砚摆放整齐。闻“香”而来的市、县有关领导、书画社、诗社成员及周围村庄的文艺爱好者等50多人挥笔挽袖,竞相献墨。在一片片叫好声中,一幅幅或苍劲有力、或娟秀灵动的书法和一幅幅清秀雅淡、惟妙惟肖的小品画跃然纸上。一会儿工夫,各种字体的书画作品就琳琅满目挂满了四周墙壁。既擅长书法、又精通漫画的李培根在现场画了一幅《嫦娥离月宫》的漫画后,又附上了即兴小诗:“中秋佳节月圆,嫦娥飘下广寒。直奔河沙镇,要到桃园解馋。解馋,解馋,胡氏糖饼真甜。”引起在场围观者的阵阵欢笑声和啧啧称赞。这时,爱好吹拉弹唱的农民们也拿起手中的锣鼓家伙“粉墨登场”。别看这位巩庆华大爷今年70岁了,可唱起《李小双》来却字正腔圆,声音浑厚有力。《三哭殿》、《朝阳沟》等一段段唱曲,伴着锣鼓声、欢笑声响彻云霄。巩大爷还把自己制作的6件根雕作品拿到果园,让大家共同赏阅,共庆中秋。

  下午,大家一起到果园刨花生、摘玉米、摘蛇菜、剜野菜、刨红薯、摘丝瓜,一起动手做糖饼、蒸野菜包子。晚饭时分,贾国顺夫妇也就是果园的主人端来了香气扑鼻的农家饭和自酿的红葡萄酒,众“诗朋画友”围桌而坐,开始了晚上最为精彩的节目??击鼓传花。传到谁要就现场作一首与中秋有关的诗,作不上来要罚酒一杯。不知是有备而来,还是诗兴大发,在坐的个个出口成“诗”。“玉盘升辉悬中天,银辉融融洒人间。神州吹拂和谐风,中华民族庆团圆。”一首首小诗透着农民的灵感。一位围观的小朋友也被现场气氛感染了,作诗一首:“中秋月儿圆,果实挂满园。月下小院里,满是欢笑颜。”……

  邯郸县委书记贾宝仓说:“农村文化建设只有深深扎根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其让农民作为文化观众,不如让农民自己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近几年我们注重挖掘农村文化潜力,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对这些农民自办的文化大力扶持、引导和培育,使它们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编辑: 董洁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