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浏阳烟花点亮世界 台北夜空绽放“笑脸”不再遥远

  时间:2008-11-14 08:21    来源:中国台湾网     
 
 

 

以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浏阳烟花行业,不断致力于“绽放全球”的宏伟目标。(摄影:钟宝华)

 

  中国台湾网11月14日浏阳消息 1300多年前的中国,正值大唐盛世。唐太宗李世民虽高高在上贵为天子,相传却也为当时的“邪魅”而挠头无策,倒是他的一位本家兄弟,费尽苦心研制出一种名为“爆竹”的东西,不仅驱祟避邪保了一方平安,也为他成功驱镇“邪魅”,救他一驾。李世民高兴,敕封此人为“爆竹祖师”,这一位,就是出生于湖南浏阳南乡大瑶的李畋。

  李畋研制出“爆竹”,解了天子乡民们的“邪祟”之忧,但估计他不会想到,这一发明创造,也解了他身后千载中国人逢年过节的寂寞,并成就出浏阳这一“烟花之乡”。

  如果没有烟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将会怎样?台北101大楼的烟火秀,会不会有奥运的“笑脸”绽放?带着敬畏和好奇,海峡两岸记者走近浏阳烟花,寻找答案。

  静默群山中,藏着绚烂的浏阳焰火

  湖南省台办组织记者们参观的烟花企业,是浏阳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记者一行首先来到烟花生产厂采访。

 

  进得厂区,便见一尊汉白玉雕像庄严矗立,一问才知到,这便是“爆竹祖师”李畋了。生产厂不远处可见群山环绕,为何选址在此?原来主要是出于生产安全考虑,可以减少磁场、静电等易引起爆燃的状况发生,难怪随身携带的手机,都被要求调置关机状态,吸烟则更是绝对禁止。进入厂区,便可见到一排排红色瓦顶厂房,工人正在忙碌着一道道半自动化的工序:制作炮筒、打泥底、安装引信、贴包装、打包入库等等,有条不紊。

  厂方人士介绍,这里主要为订单生产,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订单送过来,厂方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制作,而制作、销售、运输、燃放等所有环节,都必须遵照政府部门有关规定进行。

  闻名世界的浏阳烟花,就从这样一个个生产厂走了出去。

  2008张烟花“笑脸”,让北京奥运的夜空不寂寞

  今年8月,奥运烟花表演点了北京城的夜空,而东信烟花集团就承担了鸟巢周边4.5公里长“龙形水系”地区的烟花燃放任务。他们成功用礼花弹打出2008张“笑脸”和奥运五环,给世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获得盛赞。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灿烂的烟花,北京奥运会的夜空一定会倍感寂寞,而有了“笑脸”的绽放,估计外星人也要向往地球了。

  东信董事长钟自奇说,“笑脸”的制作过程攻克了一定的技术难关,主要在于缩小礼花弹直径尺寸,目前已经申请技术专利。虽然实现了3英寸奥运“笑脸”礼花弹的批量生产,但这样尺寸的礼花弹还不能在市场上直接面对普通民众销售,根据规定,还必须由专业机构或燃放队伍才可以燃放。但董事长表示,东信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让“笑脸”绽放到千家万户。

  台北101大楼绽放奥运“笑脸”不再遥远

  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的成功,也让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感受到了浏阳烟花的魅力。浏阳市台办副主任张毅对记者说,一些台商长期以来就和浏阳地区烟花厂商有合作,东信集团奥运烟花的成功,特别是一张张奥运“笑脸”的绽放,让他们有意将这一产品引进台湾,甚至在台北著名的101大楼上进行烟火秀表演。

  张毅表示,台商就是看中了东信烟花的高质量、安全系数高和专利唯一性,“这一合作目前正在洽谈中”。

  台北101大楼已有多次跨年烟火秀的经验,也许不久的将来,大家便能够看到奥运“笑脸”绽放在台北夜空。

  让浏阳烟花点亮世界,绽放全球

  浏阳不仅是中国烟花之乡,更是世界烟花的生产基地。据介绍,全球花炮供应的90%来自中国,而中国70%的生产来自浏阳。浏阳市现有花炮厂921家, 2007年花炮总产值92.7亿元,创税8.5亿元。目前的十四大类4000多个花色品种,能满足世界各国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浏阳烟花已再次瞄准伦敦奥运,并且已经启动“高科技烟花”技术攻关。

  东信董事长钟自奇表示,北京奥运给东信集团和浏阳烟花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这是浏阳烟花深入走向世界的新契机。而作为企业,在严把安全质量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机械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响应全球环保理念,将是浏阳烟花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科研目标。

  时光,又在等待一个盛唐。

  研制出“爆竹”的李畋不会想到,1300多年后,正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无数个欢庆的夜晚,都有因他的“爆竹声声”发展而来的绚烂烟花在点燃,而且正在不断地走出国门,点亮世界,绽放全球。(钟宝华)

 

 

东信烟花集团为两岸记者展示自己的产品。(摄影:钟宝华)

 

 

展示奥运“笑脸”:镜头近处几根芦苇,远天一点星光,中间一张烟花“笑脸”绽放(摄影:钟宝华)

 

 

群山环抱中的烟花生产厂,红房子就是一座座生产车间。(摄影:钟宝华)

 

 

成捆成捆的爆竹筒,在晾晒。(摄影:钟宝华)

 

 

生产工序之一,打泥底,即用泥封住筒管一端。(摄影:钟宝华)

 

 

记者采访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自奇(摄影:钟宝华)

 
编辑:杨云涛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