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要闻  论坛成果  重要讲话  本网专稿  人物专访  评论反应  图片新闻  论坛花絮  两岸文教交流  湖湘文化  湘台往来
字号:
长沙市民寄语:盼“两岸论坛”留下浓墨重彩印记

  时间: 2009-07-10 20:1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7月10日电(记者苏晓洲 明星)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在长沙隆重举行。连日来,长沙街谈巷议,各行各业的市民特别是学术、教育界对论坛寄予厚望。各界普遍希望,与会各方能就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记。

    7月10日,两位记者在长沙通程国际大酒店内的新闻中心工作。由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于7月11日至12日在长沙举行。目前,论坛的主会场、新闻中心和宾客下榻宾馆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湖南大学副教授王祚亮指出,本届论坛,从前几届的经贸主题向文化教育主题延伸是非常必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两岸长期隔绝,且均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出现了很多差异,客观上需要通过加强交流与沟通,正本清源,互相取长补短。

    王祚亮认为,内地高校数量多、很多学校历史悠久,学术研究的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台湾高校所需要的。而台湾高校办学水平高,学术研究成果丰富,教学手段先进,很值得内地高校学习和借鉴。他希望本届论坛能就两岸高校加强合作与交流达成广泛共识、拿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整体提高两岸高等教育事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年近六旬的湖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知名史学家梁小进表示,大陆历史文献浩如烟海,而台湾则保存有大量明清档案、国民政府档案。如不开放交流,对两岸明清、近现代历史研究非常不利。

    梁小进对记者说,从历史上看,每一次两岸文化交流,总能激发学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如曾国藩的大批手稿,曾被装进几口大铁箱运至台湾。后来,曾国藩的后代辗转将手稿捐献给大陆有关机构影印出版,立即在海内外掀起了曾国藩研究的新一轮热潮,涌现出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

    有鉴于此,梁小进盼望本届论坛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事业交流,突破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实现两岸“文化三通”,进而引领全球华人世界形成文化教育事业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岳麓书院已经作好了迎接论坛代表前来参观的准备。院长朱汉民告诉记者,湖湘大地留存的屈子遗风和流淌的诗意,深深感染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也熏陶了无数祖籍湖南的台湾文化名人,琼瑶、洛夫、龙应台、唐震寰……浅浅的海峡无法割裂文化的血脉相融相通。他期盼着海峡两岸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携手跨进这座蜚声海外的书院,瞻仰前贤大儒风范,共话两岸文化教育交流。

    论坛举办前夕的长沙洋溢着喜庆与期待的气氛。市区主会场附近整洁一新。论坛活动期间,交警部门禁止与活动无关车辆在特定时段驶入会场周边地区,对货车和外籍大客车的行驶范围和时间也做出相应限制。不少市民对限行措施表示支持。“台湾客人来了长沙,我们当然要热情招待啦!”23岁的湘妹子何明对记者说。

    “作为长沙人,能够见证这段历史,我倍感骄傲和自豪”。长沙市民杨春刚供职于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连日来,杨春刚和同事们对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关于“两岸论坛”的报道都很关注。杨春刚认为,本届论坛交流是两岸又一次高层次的聚会。他希望论坛多出重要成果,让长沙论坛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 杨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