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感受台湾过年

时间:2012-01-17 13:14   来源:北京晚报

“第二台湾街”现前门

  去年5月,北京第一条台湾文化主题商业街——石景山台湾街开街。每天赶去品尝台湾小吃的人很多,晚饭时基本要排长队、等桌位。

  去年11月,北京有了第二个“台湾街”——前门的“台湾映像”商务区正式开张。虽然赴台湾观光旅游已经不难,但真正成行的人毕竟有限。所以,台湾街就成为展示台湾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的最便捷平台。

  “台湾映像”以台湾会馆为核心,沿大江胡同两侧连通前门大街和前门东路,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比“台湾街”几乎大一倍。整个街区以阿里山广场为中心,在小楼、小院、街角、地下,设有台湾风情市集、台湾美食餐饮区、台湾映像生活美学馆、映像台北潮场、四合院品牌总部会所、台湾会馆六个板块,在京式传统建筑体上融入台湾的文化元素,拓展出一条台湾风情街以及六大台湾主题购物城。

  据东城区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台湾街”严格按照《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标准》进行修缮保护,遵循传统风貌,保留老北京的建筑风格,保护胡同肌理,区域内的所有文物、挂牌保护四合院及有价值建筑全部得到抢救和保护,整体传统风貌得到有效的继承和保护。

  展台湾年俗 年货

  春节将至,“台湾映像”开始向观众主推“了解台湾同胞的新年风俗”的主题游览方案。比如“台湾年货大街”,将系统展览台湾从“尾牙”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过年风俗。“祭灶”、“围炉”、“走春”等大陆民众感觉不同的风俗,通过新鲜的感受得到了解。

  据介绍,“围炉”是高山族及台湾和闽南一带的一种风俗。大年夜全家老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就叫“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老少,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有意义的:鱼圆(丸)、肉圆象征团圆。萝卜在闽南语中被叫作“菜头”,意为“好彩头”。油炸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围炉”的蔬菜不用刀切碎,洗净连根煮熟后,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留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 “走春”,也叫“开春”、“贺正”。是台湾民间对“拜年”的一种俗语。走春的人每到一家,彼此都说些吉利话,主人都会拿出朱红色木盒或九龙盘盛的糖果,并端甜茶热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间的亲密。客人告辞离去时,主人和客人向对方的孩子互赠红包。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