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以“父亲”的名义

时间:2011-02-25 13:16   来源:两岸关系杂志
    今年67岁的刘竹承是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山东省台商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潍坊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潍坊台协会常务副会长、临沂市台协会名誉会长。刘竹承1997年到潍坊市投资创业,现为山东潍坊、临沂等市十几家企业的大股东。

    除了上述名衔,他还是134个孩子的“刘爸爸”,每年都要拿出100多万元资助这些孩子的学业。他说,孩子们读博士他也要供到底。


  见刘竹承一面不容易,他似乎永远都在忙。潍坊、临沂、北京、台湾……在一个地方待够一个星期的时候不多。就是这位“在路上”的67岁台湾老人,再忙碌也忘不了他的那群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孩子,每年都要把孩子们约到一起吃两顿饭,顺便把他给孩子们准备的学费和生活费发下去。

    他最终能够同意笔者的约访,可能也是因为他想聊聊他那群“有出息”的孩子。

    刘竹承开始“数落”:“王志伟长得太单薄,赵海波挺帅一小伙,赵彩玉很懂事……数不过来,真得数不过来,他们都很有出息,经常给我发短信,都喊我‘刘爸爸’……”老人露出孩子般幸福的笑容。

    最初资助贫困学生的时候,刘竹承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0个。如今,他资助的孩子已经超过了130个。每年都要拿出100多万元资助孩子,不是个小数目。我问他以后会不会“控制规模”,他指一指坐在一边的潍坊市奎文区台办主任周阳宝说,问问他你就知道了,他正在帮我寻找今年上不起大学的孩子呢!

    这样一位老人,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被“刘爸爸”改变的人生

    赵香玉是昌邑市外国语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而她的妹妹赵彩玉今年也从鲁东大学毕业。一说起刘“刘爸爸”对他们姐妹的资助,她的眼泪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2006年,赵香玉在鲁东大学读大三,而妹妹赵彩玉刚刚进入鲁东大学。年初,两姐妹的父亲被查出了颌下腺癌,病情不断加重。“屋漏偏逢连夜雨”,而就在这时,母亲被查出肺上长了恶性肿瘤,不久便撒手人寰。奶奶经不住这样的打击,很快也离她们远去。极度悲伤的两姐妹把卧病在床的父亲接到了烟台,开始了父女三人相依为命的生活。虽然有好多好心人的热心相助,但,那个冬天,父亲还是永远地离开了。

    就在姐妹俩沉浸在极度悲痛中几近绝望时,刘竹承通过潍坊电视台了解到了她们的不幸遭遇,他被姐妹俩的孝心深深感动,心急火燎地赶到了昌邑市阼山镇她们的家中。

    赵香玉说,至今回忆起来,“刘爸爸”拍着她们姐妹俩的肩膀所说的话都言犹在耳:“别担心,好好读书,学费的问题不用担心,以后的学费生活费我给你们负责,直到大学毕业。”泪眼朦胧中,万念俱灰的两姐妹从眼前这位台湾“刘爸爸”那慈爱的目光中看到了温暖与希望。正是有了这个资助,两姐妹才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山东农业大学的孙继玲是寿光市化龙镇北柴东村人, 2005年,孙继玲考入寿光一中时,父亲刚刚去世不久,年已半百的母亲虽病痛缠身,但仍要下地劳作,因为孙继玲和弟弟都需要学费,困难境况,可想而知。而就在此时,弟弟失足入狱。顷刻之间,一个曾经温暖的家已经风雨飘摇,孙继玲面临辍学。就是在这个时候,“刘爸爸”出现了,他无私的援助使孙继玲得以继续学业。2008年,孙继玲考入了大学,刘竹承告诉她,安心上学,不用担心钱,上到什么时候他就供到什么时候。


  孙继玲的泪水再次流下来,人生就这样改变了,而且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改变的,这个人还不求任何回报,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呢?孙继玲哽咽着说:“我没有父亲了,刘伯伯就是我父亲。”

    “如果因为钱,这些孩子辍学了,那他们这一辈子就完了,所以说我要帮助他们,只要他们有出息,读到博士我都供。”刘竹承说,他说话从来算数。

    每年假期,刘竹承都要把孩子们约在一起吃顿“团圆宴”,在这种特殊的“团圆宴”上,刘竹承不止一次地告诉孩子们:“失去父母不可怕,贫穷更不可怕,只要人有上进心,只要振作起来,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聚在一起,一个大家庭,有我这个家长,还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有什么困难还克服不了呢?” 

    看不得别人受苦

    经历过苦难的人最懂得苦难的滋味!刘竹承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难中度过的,所以,对困难有着切肤的体味。

    1944年,刘竹承先生出生在台湾新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尚不记事的他就经历了“父亲过世,母亲改嫁”的人间悲剧。不幸中的万幸,外婆收留这个“准孤儿”。那个时候,外婆跟着舅舅过,自己也就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了。童年中的两件事情给刘竹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是吃饭,一件是过年发压岁钱。

    “吃饭都得看舅妈的脸色,她看不见的时候,我才敢下筷子夹菜吃。过年的时候,舅舅家的四个孩子都有压岁钱,我却只能站在一边看,所以,我一年中最怕的就是过年。” 刘竹承说,那种感觉不经历的人真得很难体味。

    七岁时,刘竹承入学沙坑国小,这个年龄他已经承担起了煮饭、洗衣这些和他的年龄并不相符的活。“一切都得自己抗,真的,那个时候,学费都不知道该问谁要。我的学费最后都是亲朋好友凑的。可能是因为这段经历,我现在最看不得别人受苦,特别是孩子上不起学。”刘竹承说,自己现在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与他的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生活中也并不是一点亮色都没有,一个初中同学的帮助让刘竹承现在提起来“心里都很温暖”。那个时候,上学都带便当,刘竹承的便当里很少有菜,更别说肉了。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便当里有了肉,闻着那久已未闻的肉香,他竟有种想哭的感觉。

    刘竹承知道,那是班上一个家里杀猪的同学偷偷给他的。后来他住到了那个同学家里,他帮助这位同学补习功课,这位同学的母亲就在准备便当的时候顺便多准备一份。

    “我的童年是灰色的,外婆的关爱和便当里的肉是唯一的温暖。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等自己发达了,一定会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也一定会帮助像自己一样遇到困难的人。”刘竹承说,那时他已经有了这样的决心。

    发奋加意志,刘竹承的学业一路顺风顺水。研究生毕业后,他又有幸成为当时台湾选派的200位精英中的一员到英国留学。

    “归台后,我收养了3个孤儿,如果说我现在是在做慈善的话,那应该是个开始。”刘竹承这样告诉笔者。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不缺乏爱心,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得不到帮助,因为人们通常只有爱心,而缺乏行动。刘竹承绝对是个既有爱心又有行动的人。

    富人中的“穷人”

    单资助贫困学子一项,一年就要拿出100多万元来,说刘竹承不是富人似乎没有人会信。但熟悉刘竹承的人都知道,他的确算不得富人,单就潍坊台商这个圈子里,比他有钱的人就多的是,他甚至是一个“穷人”。

    今年,刘竹承当选全国台企联理事,到北京开会,一位北京的台商朋友请他到一家叫做“寒舍”的高档酒店吃饭。服务员端上了一道“菜”,盛在盘子里,貌似饼状。刘竹承端详了一阵子后,用筷子夹起来就往嘴里送。那位请客的朋友赶忙拦下:“拜托,刘先生,这是餐巾。”刘竹承恍然大悟,放下到嘴的“好菜”,来了这么一句:“这大酒店还是少来的好!”

    到酒店吃个饭还可以,要是有朋友请他到KTV去唱歌,那是说什么也不去的。一次,一个朋友给刘竹承打电话,让他去唱歌,他一句“走不开”就回绝了,然后和助手方伟说:“看,今晚几千块又没有了,这些钱能帮助多少孤寡老人和失学孩子啊!”

    方伟还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刘竹承这些年身体开始发福,腿脚又不好,那部开了30多万公里的本田雅阁车子坐着已经很不方便,上下车都要艰难挪动身体。他一直想换一辆宽敞越野车。“订了不下10次,可每一次要提车的时候,恰又到了孩子们发学费的时候了,钱就紧张,紧张就得先照顾学生啊,就这样一拖再拖,到现在我也没开上越野车。”“真的,在这些有钱人里面,我就是个‘穷光蛋’,我希望我做的事情能起一种带动的作用,然后,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少一些苦难,多一些温暖。”刘竹承如是说。

    爱的火种已发芽

    采访过程中,刘竹承不止一次地赞扬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王志伟。王志伟是寿光市田柳镇王高五村人,高一时,父亲经常腰疼,干不了繁重的农活,刘竹承了解到了他的情况后开始资助他,从高一一直资助到高三。后来,王志伟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能够为王志伟赚够学费了。王志伟便向“刘爸爸”提出不再接受资助,让“刘爸爸”把钱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不仅如此,王志伟还给自己立下了远大理想:一定向“刘爸爸”学习,将来一定将“刘爸爸”的爱心传递下去。

    枣庄学院的张国山是寿光市台头镇北官庄村人,他在信中说,在“刘爸爸”的感召下,他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时常去敬老院、福利学校等地方做义工,真正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在烟台大学读大三的受资助学生邱欣欣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协会,并成为第二负责人,她参与申请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获得5000元活动资助。

    刘竹承慈心善举也影响了女儿。女儿刘宣惠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一直在大陆帮助父亲料理企业,在父亲的感染下,她也开始了自己的慈善旅程。今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她立即发动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捐款,并购置了大量棉衣寄往灾区……

    我们分明看到,一颗颗爱的火种已经发芽……
编辑:孟雅诗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