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渡:红军夺取粤军碉堡

时间:2011-11-04 14:03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王母渡:红军夺取粤军碉堡

○朱祥福 薛丽琼 记者刘念海 见习记者赖天然

记者与党史专家等在永固楼遗址了解情况。

   王母渡的传说

  王母渡又名桃江,是赣县南部的一个大集镇。王母渡这个地名来源于一个感人的传说。听老辈人讲,几百年前,王母渡圩场还是一片樟树林,一条小路穿过树林,延伸到河边。河边有个渡口,摆渡用的是条竹筏,无人过渡时,竹筏就停靠在岸边。渡口边有一座佛楼,佛楼脚下搭了个草棚,一位孤独的老婆婆住在里面,照看佛楼和渡口,还兼卖茶水。

  据说,老婆婆姓王,人们都尊称她为王母。老婆婆泡茶的水,是从树林尽头的三塘坑山脚下的石缝里渗出来的山泉水,她的茶叶,也是从距渡口10里远的山坡上采来的“龙脑清茶”。过路人都喜欢喝老婆婆的茶。为了给过路客人充饥,老人还炸米饣果、豆粑子卖。王母为人贤惠,生活节俭,用自己省下来的钱,在渡口修起了一座码头,造了4条木船,每条船还雇了一名船工。从此,人们过渡,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落水了。过往行人也被王母为公益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许多人捐田、捐粮、捐钱,用于资助船工的工钱。也就是从那时起,过渡的人不但不要船钱,而且不论白天、黑夜,什么时候需要过渡都十分方便。因此,人们流传一句话:“走了几千几百路,不如王母好过渡。”

  过渡方便,来往的人多了,加之有了码头,有人就在这樟树坪上搭起了草棚,建起了房子,做起生意来。附近的南康人,甚至广东人,他们看到了这里的大好商机,也携家带口在此定居,兴办商业,渡口随之走向兴旺,逐渐形成了圩镇。开圩不久,王母却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圩上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老人,便把圩名定为“王母渡”。

  1934年9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一年,并且突破了中央苏区四周的防线。为了一举“剿灭”中央红军,蒋介石调动各路部队,以瑞金为最终目标,从北、东、西三路大大加快了进攻步伐。当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遇重大挫折。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人员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

  10月19日,红八军团一部傍晚到达赣县王母渡。当夜幕降临时,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与敌军展开生死激战,先后端掉了敌人两个碉堡。不敌红军的国民党粤军,被吓得在放弃了第三个碉堡后逃走。红军顺利抢渡了长征路上的第一条河——桃江。

编辑:王怡然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