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玉树地震·特写:40分钟高空惊魂记

时间:2010-04-27 09: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22日电特写:40分钟高空惊魂记

  记者李柯勇、边巴次仁

  这个情景出现在高海拔地区的灾难救援中,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却让人惊心动魄。

  4月19日,驻守在玉树机场的兰州军区驻陕某分部第323医院医疗救援队接到一名高原脑水肿患者。那是个21岁的小伙子,名叫杨回军,一名来自四川的志愿者。

  送他前来的是他的几个老乡,领头的汉子一见医生就哭了:“求求你们一定要把回军救活!他干活太卖力了,昨天搬了3000多斤水……”

  劳累性脑水肿。这是玉树地震众多救援者突发高原反应中非常危险的一个病例。

  经过地面抢救,杨回军状况还不错,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了,但仍需要转往内地就治。

  22时22分,323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芮小江、呼吸科护士长郭玮陪护杨回军登上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前往西宁。

  谁也没料到,之前病情还稳定的杨回军,在飞机起飞10分钟后出现紧急状况。

  杨回军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微弱,大动脉搏动变弱,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这个人已经到了死亡边缘。

  芮小江判断,很可能是飞机升上高空后压力降低导致病人颅内压升高,必须尽快降颅压。

  “输‘甘露醇’,服‘速尿’。”芮小江说。两种药都用来促进病人排尿,以降低颅压。

  甘露醇是一种输液药物,须加压快速输入。飞机里没有输液架,没有医用专业设备,无法机械加压,郭玮只好用一只手举着药瓶,一只手不停地捏输液细管中间较粗的“摩菲斯管”。药物迅速进入杨回军体内。

  然而,病人没有反应。

编辑:田云鹏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