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羌汉对中华民族的相反作用:供应与接纳

时间:2008-07-29 11:03   来源:新华社

  羌族,这个中华大地上古老的民族,由于汶川地震让更多人再次对它产生了兴趣。很多人都知道,羌族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民族之一,但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脉络呢?来自汶川的羌族学者徐平引述其师费孝通的观点指出,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羌族的作用和汉族的接纳作用恰好相反:以供应为主。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徐平受《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之邀,26日下午在北京举办了名为《最后的羌人》的讲座。他说,在中华文明萌芽之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最大部落联盟,是以黄帝轩辕氏为领袖的姬姓华夏族部落;而在黄河中上游生活的最大部落联盟,是以炎帝神农氏为领袖的姜姓羌人部落。炎帝的后裔是蚩尤氏部落。炎帝及蚩尤的东征均以失败而告终,从此被逐出中原,失去其发展和强大的根据地,华夏族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但古羌人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根据大量历史文献记载,治水的大禹是羌人,当代历史学者徐中舒甚至认为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关羌族的记载非常丰富,考古学家童恩正统计出甲骨文中有关羌族活动的词意贯通的词条达305条。

  徐平说,再次进入中原的羌族,或是以功臣的身份自觉地融合到华夏族中,如被周王朝分封的姜姓羌族及其所建立的诸侯国家,齐、许、申、吕等;或是在诸侯大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而最终被大国所吞并融合,如阴戎羌人、伊雒羌人和陆浑羌人;或是在大国的霸权扩张战争中被消灭融合,如为秦所灭的义渠羌人。

  而远居西部、未进入中原的诸多羌人部落,则在强秦向西扩张的战略中被迫向北、向西、向南大迁徙。徐平举例说,在今天的新疆,仍有叶尔羌、阿特羌、阿羌、若羌等不少带有“羌”字的地名。《新唐书·吐蕃传》载:“吐蕃本西羌属,盖有百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牦等,然未始与中国通,居析支河西。祖曰鹘提勃番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更多的羌人逾山南下,沿着长江上游的多条支流如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嘉陵江等的上游河谷,向西南大片荒无人烟的处女地进发。到汉代,活跃在西南地区的羌人部落众多,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等等。

  徐平说,迁徙的古羌人后裔,除了有一支留在了岷江上游而保存下“羌”的称呼外,其余各支分别演化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各个民族:藏语支的藏族、门巴族,嘉绒语支的嘉绒藏族,彝语支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羌语支的羌族、普米族和登人,景颇语支的景颇族、独龙族等等,以及分布在东南亚的缅语支的相关民族,都与古羌人有着密切关系。

  徐平引述其师、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费孝通的专著《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说,1038年至1227年,党项羌曾建立西夏国,最盛时包括今宁夏、陕北和甘肃、青海、内蒙古的一部分,与辽、金先后成为与宋代鼎持的地方政权。但自从西夏政权被蒙古人击溃后,羌人的下落在汉文的史料中就不常出现了。

  “从历史上看,作为一个保持着民族特点的集团来说,羌人和中原一直维持着密切夫系。……羌人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起的作用似乎和汉人刚好相反,汉族是以接纳为主而日益壮大,羌人却以供应为主,壮大了别的民族。很多民族(包括汉族在内)从羌人中得到血液。”费孝通在文中写道。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