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说
 
 
 
媒体评论:政协把目光投向民生

  时间:2006-03-03 14:23    来源: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3月3日举行。虽然是每年一次的例会,但是由于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举国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年,因此会议十分引人关注。

     从各级政协委员的关注点和群众的强烈反映来看,各类民生问题将是本次政协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去年,全国政协围绕全国的中心工作,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率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到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港调查研究,围绕首钢搬迁、环境保护等建言献策,显示了政协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和爱护。环渤海圈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环境保护的监管能力、建设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农村饮水安全、企业技术创新等课题,都与民生密切相关,成为政协研究和建言的目标。

     不仅全国政协关注民生问题,各级地方政协也对当地的民意、民生高度重视,在政府决策前认真协商、建言献策,使当地的决策更加民主、更加科学。四川省政协“查实情、讲实话、出实招”,一年来一直为“三农”问题奔走呼号。经过政协的呼吁和建议,该省3个少数民族地区通讯工程全面完成,失地农民的意见得到了充分反映,“三农”问题正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是政协关注民生、求真务实,许多问题可能至今还搁置在某些政府机关里。

  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政府的追求,也是中国老百姓的心愿。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在如何对待“人”的理念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在这种形势下,人大、政协把目光投向民生,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落到实处,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会议认为,加强人民政协的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这三个“有利于”,反映了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在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协会议研究和关注民生,必然得到群众的赞同,也让群众寄予深切希望。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