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分析
 
 
 
2006年“两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意义

  时间:2006-03-14 15:11    来源:     
 
 

  为中国从更高起点出发提供强大动力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孙承斌 刘刚李亚杰)人们未来在书写中国的现代化史时,无疑会给2006年的这个早春三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
 
2006年的两会,在民主、团结、求实、和谐的审议、审查、讨论中,规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方位部署。

  这是一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径图,是一份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的发展进入新航程的重要标志。详细>>>

  大会堂前话两会:政府务实 提案落实 民心踏实 中央明确“改革不动摇”改革成为“两会”焦点民生需求受关注:两会热点折射中国社会深层矛盾

  布局“十一五” 关键时期的关键会议

  新起点、新蓝图,新理念、新思路--2006年两会,“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高频词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一战略判断,在代表委员中产生强烈共鸣。

  “这是我们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阶段后,迎来的第一个5年发展时期。能不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夏林说。

  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列举的一个个困难和问题,展现出加速发展的中国面对未来的冷静和清醒。

  这是第一次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中长期发展的规划。详细>>>

  特别策划: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确立六大政策导向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六个立足”,明确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六大政策导向……详细>>>


  展现民主新气象:更开放更生动的民主实践

  “众多老区的县仍是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不少人甚至是极度贫困。592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中,老区就有305个……”3月8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全国政协委员李永海走向讲台,就加快贫困老区发展直陈实情、坦诚建言。台下2000多名政协委员和部长旁听席上的有关负责人,屏气谛听,为之动容。

  没有穿靴戴帽,不讲空话、套话。谈问题,一针见血;提建议,切实可行。2006年的两会,以务实、民主、开放、包容的作风,在中国的议政史上留下不寻常的一页。

  教育乱收费、看病难看病贵、垄断行业福利腐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成为民主监督的重点。坦诚的批评、直率的追问和一条条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详细>>>特别策划:直面民生问题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

来源:新华网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