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吁请国家支持皖南古村镇保护利用”的建议
 
 
  来源:      日期:2007-03-09 13:05

 

     安徽代表团 李修松代表

     皖南古村镇(落)主要分布于安徽的黄山市和宣城市部分地区。这一带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镇)约四五十座,分布在这一带的徽派古建筑10000处以上(含许多明代建筑),立体地浓缩了徽文化,体现了居住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文化是古代徽州地区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研究徽文化所形成的徽学如今已是海内外闻名的地方显学,其内涵包括徽商(明清时执全国商业之牛耳)、宗法、教育、历史、文学、宗教、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剧、徽派雕刻、徽派刻书、徽派版画、徽派盆景、文房四宝,以及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大量图书文献、契约文书等的研究,还有丰富的民俗、民间艺术资源,再加上以徽菜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等等,使其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类型。而皖南古村镇是承载、展示徽文化的载体。皖南古村镇的布局、外形、水系、水口园林等十分讲究,大都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村内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反映了不同的功用,如有商人、官宦、教师、财主、平民之宅(其建筑形式、体量及内部陈设各具特色),有祠堂(总祠、分祠、家祠)、更楼、社屋、牌坊、古塔及桥、亭等公共建筑。而且,各个村落自成特色。

     徽派建筑是全国七大民居类型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种,其特点是粉壁黛瓦马头墙,以及精美的木、石、砖雕刻。徽派三雕除了精美的雕刻艺术外,还蕴含历史、神话、儒、佛、道、民俗、戏剧等方面的丰厚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就全国现存古村落(寨)来说,皖南古村落保存最多、分布最密集,古建筑最多最精,最具整体保护利用价值。所以早在90年代便作为我国古代民居、古村落(镇)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命名"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这样命名的用意是指整个皖南古村落(镇),只是西递、宏村因保护得好,先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立足于整体保护皖南古村镇。目前已有8座完整的古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是最多的。因此,对皖南古村镇(落)实施整体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1、皖南古村镇(落)及其所承载的百科全书式的徽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积淀。其居住理念、村镇布局、外形意蕴、三雕艺术、居住结构、家具陈设、画堂门联、祠堂构建等极具深入研究价值。对其实施整体保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缩影的形式保护中华文明,具有世界意义。

     2、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作为一种新的保护类型,由于皖南古村镇保存较为完好,分布较为密集,近年来又积累了丰富的保护利用经验,所以完全可以将其作为试点,从国家层面率先对其进行保护利用,从而积累经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文物保护。

     3、从总体上说,皖南古村落(镇)的旅游价值要大大超过黄山、九华山。古村镇旅游是极具潜力的新的旅游类型。对该区古村镇的保护利用,有利于形成文物旅游的理论体系,对文物系统在处理文物旅游事务过程中主动把握、切实贯彻文物工作方针至关重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辟一系列旅游热线,从而使游人上山看风光,下山观人文,可以弥补山上旅游淡季的不足,使淡季也旺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古村镇保护利用,走出一条利用文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这些古村落(镇)的古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大多亟待维修保护。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乏力,许多古民居正处于损毁之中。同时,在经济建设大潮中,古村落的环境风貌也正在被破坏之中。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皖南古村镇既面临新的考验,也面迎来新的机遇。而国家文物保护经费近年增长较快,其中每个重点项目投入达三四亿元人民币之多。故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够从完整保护徽文化生态出发,从保护我国古村落、古民居类文物的典型出发,从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出发,将皖南古村落(镇)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同时也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物保护利用的试点,统一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我省文物系统计划选择该区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古村落(镇),从完整保护徽文化生态,有机展示我国中世纪乡村(含乡镇)文明的视角,逐步建立徽文化生态博物园区。建议国家文物局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时将其纳入重点项目规划,按照国家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第二,目前,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等都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将古村镇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予以推进。这对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防止简单地拆旧建新、破坏文物,并利用文物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样板意义。但是因缺乏文物保护资金,进展较为缓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支持皖南古村镇徽文化生态博物园区建设,使之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古村镇保护利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基于上述考虑,安徽省文物局已于2006年将皖南古村落呈坎、许村(都是国保单位)作为徽文化生态博物园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物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上报国家文物局。该项目以古村落文物保护为核心,兼及消防安全、环境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抢救等,旨在完整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风貌的基础上,开展文物旅游、古村农家生活游、民俗旅游等多种经济活动,予以合理利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试点村徽文化生态得以完整保护,并通过合理利用,进而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成为利用文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而且,通过该试点项目,可以在古民居保护利用方面积累经验,如在国家资助古民居保护的方式、受资助的古民居产权人对文物保护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等方面探索一条路子,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由于这个项目是在文物部门直接管理和操作下进行,将实现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最佳结合,真正体现文物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故此,恳请国家文物局予以立项,作为重点支持。并通过这个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徽文化生态博物园区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并为保护利用皖南古村镇文物资源,加快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有益的探索。

  来源:新华网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