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字之改 阳光照亮500亿
 
 
  来源:      日期:2007-03-08 13:22

    钱袋子始终牵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中首次提出,2007年国家将从去年超收收入中安排500亿元设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并将这个基金的使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全国人大监督。这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前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翟熙贵代表,深刻地体会到500亿元调节基金背后的内涵。他说,为了这个预算调节基金,财政部多次征求人大财经委的意见,最终接受了人大财经委的意见,在预算草案中,对这项基金的表述由“冲减收入”改为“列入支出”,以便于人大的监督。

     “这种做法保证了财政收支的真实性。”翟熙贵代表解释,“如果是‘冲减收入’,就意味着从3.93万亿元的财政收入中减去500亿元,这意味着人为减少了收支盘子,这样一来收支就不真实了,中央预算调节基金也就成了预算外的。”

     “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设立将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所谓丰欠调节,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和特殊困难。”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光瑞委员强调,“但一定要明确规定使用的范围和审批程序,对使用加强监督。”

     有关财税专家认为,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纳入预算管理,接受全国人大监督,意味着我国财政透明度显著增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2500亿超收收入有账单

     据了解,这几年全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

     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7694.33亿元,增长24.3%,比预算超收3920.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收入超收2542.47亿元。

     这超收的2000多亿元花到哪儿去了?往年只有财政预算报告才会给个说法,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给出了这些超收收入的去向:主要用于解决出口退税和退耕还林等历史欠账,依法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增加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基金、企业政策性破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支出。

     今年的财政报告还给出了一份明确的账单:增加社会保障支出241亿元;增加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支出372亿元,用于对农渔林等行业因油价上涨增支的补助,以及能源开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支出;增加预算内经常性投资1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专项支出135亿元,用于公路建设、购置储备油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增加“三奖一补”资金、对西藏农牧民补助、缉私经费补助、口岸专项转移支付35亿元;增加出口退税指标613亿元,用于解决剩余出口退税历史陈欠;减少中央财政赤字200亿元;预留2007年调整工资及相关支出130亿元。

     事实上,这几年伴随着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以及人大、审计监督职能的强化,老百姓关心的钱袋子的透明度显著增强。

     记者发现,今年两会提供给人大代表有关预算审查的资料除财政预算报告外,还有全国预算草案、中央部门预算草案及《预算审查参阅材料》,加起来有几百页。其中,《预算审查参阅材料》上不仅有当年的数字,还有连续几年的数字,便于代表详细查询和审查。

     “这是今年两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山东团的张敏代表告诉记者,去年《预算审查参阅材料》一个小组只有一两本,他只能借着看,今年人手一本,一定得好好看看。

     把钱袋子晾在阳光下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部原副部长张佑才代表说,从今年起中央预算的编制执行和会计核算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进行,是按新科目来的,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改革。“过去我们的预算分类,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看不出政府具体干了什么事。改革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看清楚政府到底花钱干了哪些事?哪个部门用了多少钱?用在了什么项目上?”

     全国人大常委、审计署原副审计长刘鹤章代表认为:“今年总理报告、财政预算报告都重点强调了收支两条线,收归收,支归支,这是个亮点。打个比方,公安部门罚款,钱要交到财政,要花钱则由财政按职能拨款。这就避免了一些执法部门为了发奖金乱罚款。这样做有利于公正透明,减少苦乐不均和行政乱收费。”

     翟熙贵代表注意到,今年财政部提供的部门预算数量比以往有所增加,“这意味着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提高了,也是财政公开增强透明度的表现。”记者在一位代表的提示下数了一下,提供部门预算的有教育部等大约40个部门。

     为了说明增加部门预算的重要性,刘鹤章代表打了个比喻:如果一家有九个子女,他们的支出是一本账,这本账要看明白查清楚,每个子女的账都要查。不能查张三、不查李四,这里有个公平的问题。部门预算加起来的数应该等于总预算。现在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但部门预算数量的增加体现了这种进步。

     更令代表委员们欣慰的是,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国家对三农、教育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将显著增加。

     “这体现了公共财政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本质特征,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突出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只是知道了还不能真正叫监督”

     虽然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亮点不少,预算编制改革大有进展。但对于进一步增加透明度,他们也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张光瑞委员说,财政预算报告上说,2006年中央财政预计超收收入安排使用的情况,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这种提法很含糊,仅是报告不行,只是知道了看到了不叫监督。财政超收部分必须接受人大审查。”

     张光瑞委员算了一笔账:2007年中央政府安排教育支出,比上年增加了41.7%,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增加了86.8%,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只增长了13.9%。用于三农的支出只增长了15.3%。与之相比,2007年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增长仍是30%。这显然不适当。“虽然从2006年起,已经开始加强对三农和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但由于长期重经济轻社会发展,现在的支出是补偿性、还账式的。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多增长。”

     “人大代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政府预算,但现在仍有一些问题妨碍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监督权”。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建议,财政预算报告要扩容,内容要细化,应多加说明、解释和图表,尽可能让更多的代表看明白。“财政预算报告要恢复在全体大会上给全体代表读的制度。现在大会上不读财政报告,会下代表看的不仔细,很难体现人大监督。纳税人是不满意的。”他还建议,每团抽出看得懂的专业人士组成小组,就财政预算报告进行集体讨论,由财政部长当面作答。

     翟熙贵代表说,虽然政府对公共财政投入的力度大大加强,但还不够。目前对教育、科技等方面在预算资金安排的绝对数上有很大增加,但其占GDP的比例还远远不够。

     他认为,今年年初列入预算安排的1300多亿预算项目的资金到位率不到50%。“资金不到位是造成年底突击花钱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转移支付资金要纳入地方预算,接受地方人大监督。同时各级审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只有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职能,公共财政公开透明,才能真正打造一个百姓放心的‘爱民政府’。”这是许多代表委员共同的心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