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评:“共建共享”的一个民间“样本”
 
 
  来源:      日期:2007-03-13 15:35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新华每日电讯3月13日刊登丁永勋撰写的“每日一评”《“共建共享”的一个民间“样本”》,全文如下:

  农家门口的水泥路、直达县城的班车、室内文娱中心……这些公益事业,对较发达地区而言,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在不算发达的广西兴业县,在一个叫“四新村”的村庄,公益“进村”,却令人鼓舞(新华社3月12日报道)。更让我们鼓舞的,还不是公益“进村”,而是公益是如何“进村”的。

  我们惊喜地发现,四新村的公益之路,正是“共建共享”的一个民间“样本”。

  你看,他们的决策模式,是“民主动议”;他们的建设方式,是“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他们的资金来源,2500多万元大部分是村民自筹的;他们的“预算支出”,由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管理。

  今年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要“共建共享”,四新村的农民,不正是在“共建共享”么?改善民生,的确离不开公共财政投入,但大家都在呼吁、都在期待政府投入的时候,当政府也在积极回应民生诉求的时候,切切不要忘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民主政治建设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始终是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离开这个前提,民生诉求将始终是不“充分”的,政府加大投入了,也有一个怎么保证资金不“跑冒滴漏”的问题。有了这个前提,不仅能让各级政府都不敢漠视民众的民生诉求,逐步养成一种百姓利益高于一切的“天职”意识,更能让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选择多样化,路基“宽广化”。四新村人“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解决了许多地方都在等着“投入”才能解决的公益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他们的创造活力激发了。

  这个“样本”的意义就在于:从制度上真正落实好“共建共享”,在我们这个人口多、民生难题多、公共事业欠账多的国情下,是最可持续地实现国家不断进步、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的必由之路。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