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欧华报》:透视中国“两会”的民生使命
 
 
  来源:      日期:2007-03-06 14:31

 

  中新网3月6日电 西班牙《欧华报》日前刊发评论文章说,近年来关系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已成中国社会舆论之焦点,成为了关乎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一系列关键着力点,它解决得好,将会归集民心,化解民怨,增进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原文摘录如下:

  又是一年新春绿,总把新桃换旧符。

  眼下,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五、六千名的两会代表、委员又一次热热闹闹的齐聚北京,献言献策,共商大事。两会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睛。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一年一度的 “两会”,每年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信息被释放出来。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发展,要靠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等一系列的领域一起发力。百姓之所以对每年一度的“两会”寄予了深切的厚望,一是盼成绩总结中的数字能让国人自豪和骄傲;二盼重大举措的出台给新的崛起带来希望。

  时代不同了,以人为本成为一种共识和理念,服务人民成为官员的一种义务和责任。不仅如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用制度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成了基本共识。

  是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令全球震撼,但同时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世人瞩目的焦点。中共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一切都需要创新,但前提是要把民众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才对。此外,体制的转换,权力的监督,管理的更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是严峻挑战。

  其实,不管是人大代表也好,还是政协委员也罢,都是人民选举推荐出来的,他们是代表民众来参政议政的,因而,要真实、准确地反映民意,就先要体察民情,以平民的视角了解问题,看待问题,考虑问题。老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民声民意重于一切,而这恰恰是“两会”所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眼下,一项网上投票的结果显示,排在前十位的热点话题,除“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之外,其余九个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关乎民生和社会公平的公共服务有关。其中,直接指向公共服务领域的主题有六个,包括关注社会公平,解决就业歧视等问题;建立健全医保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稳定控制房价,让居者有其屋;杜绝教育乱收费,切实减免义务教育学费杂费;促进就业,破解就业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反腐倡廉,力惩贪官等等。

  眼下,且不说上述民生问题会解决得如何,笔者以为,能够直面这些问题,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坦白地说,正是近年来关系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已成社会舆论之焦点,成为了关乎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一系列关键着力点,它解决得好,将会归集民心,化解民怨,增进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反之则反。

  新年新会新气象,民生民意总关情。

  刚刚过去的一年,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国百姓共同见证了整个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建设成就,也见证了党和政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所作的巨大努力。尤其是中国大陆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新成就,全国GDP达到20万亿元,这无疑为大陆进一步关注社会保障、大力提高民生福利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但是谁都明白,唯有与百姓的“钱袋子”一同成长的GDP才为百姓所关注,否则就不过是一堆枯燥的数字。于细微处体察民情,于博大处制定政策。大到治理好一个国家,小到治理好一个省份,其最终目的,都应围绕解决最根本的民生问题。

  是的,管理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世无前列的伟大工程,时刻警醒自己,以饱满热情、赤子真情、感激之情、敬畏之情去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民生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们所瞩目的焦点,更是海内外中国人的热切期盼。

  家事连着国事,民意汇聚两会。

  毫无悬念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多部法律将被摆上大会的案头,接受代表的审议和委员的讨论,预示着中国的法律系统将日趋完备;多项民生议题将被提交大会讨论,经验被推广,问题被披露,将老百姓的愿望直达最高层;成百上千的议案带来了代表委员调查研究的成果,显示出其比较广泛的政治视野和强烈的参政欲望,带来真实可靠的社情民意……其实,这些问题不是困扰着少数人的私人问题,而是涉及千家万户、反应的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

  更重要的是公众所聚焦的社会公平、就业、就医、住房、教育、社保等主题。可以说,“两会”的与时俱进,反映了民本意识的深入普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正在发生惊人的变化。

  聚民意、集民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愿今年的“两会”能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给中国百姓带去更多的实惠和希望......

  (文章转载时有删节)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