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部长访谈

专访:李毅中畅谈中国当前工业热点与难点

时间:2009-09-09 13:23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 俞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近日接受中新社独家专访,就工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振兴规划落实、扶持中小企业、TD—SCDMA等工业领域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中新社:是次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工业主管部门,在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有何考虑?主要着力点在哪里?

  李毅中: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企业困难程度加深、范围不断扩大,部分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表面上看,这次工业经济调整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市场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必须把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解决工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环节。

  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三次产业间结构调整、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以及行业内结构调整。从职责看,三次产业间结构调整、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由综合部门负责,我们部工作定位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包括行业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行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企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企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所有制改革、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产品结构调整是以产品为重点的生产力要素结构调整,主要是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是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这是工业结构调整最有力的办法。二是抓好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产业政策,加快技术标准制修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三是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集聚方向发展。五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促进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和改善服务,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六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

  中新社: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毅中: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这两项工作都是难啃的骨头,我们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一是要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尽快研究制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以及钢铁、有色、汽车、船舶、轻工、纺织、软件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方案或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尽快研究起草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文件,争取相关政策。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二是要制定、修订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在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等方面,制定合适的、高标准的市场准入门槛。三是要抓好典型。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好的做法,要总结、推广。有关淘汰落后还有一个责任制的问题,特别是八个重点行业的淘汰落后,有指标、有任务,要下达到各个省市,落实到基层和企业去。

  节能减排方面,一是尽快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指导意见。二是总结钢铁、化工行业能效对标工作经验,开展试点示范。三是突出抓好与节能降耗减排有关技改项目的组织实施。我们负责的技术改造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在已经审批的1680个项目里,节能减排占了很大的比例。加快制修订振兴规划配套的节能减排标准,推动建立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继续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支持各地通过技术改造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四是推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鼓励和约束机制。 

  中新社:您如何看待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据悉,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目前进展如何?

  李毅中:截至2008年底,中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从今年的生产和消费分析,预计全年钢产量可达5亿吨左右,考虑到进出口可能基本持平,全年表观消费量也在5亿吨左右,即使考虑到产能合理的发挥比例,钢铁产能明显过剩。2009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出现过热的势头,据初步统计,今年1-7月钢铁行业累计投资1725亿元,其中6月份投资437.5亿元,是历史最大规模,目前在建项目新增粗钢产能5800万吨,届时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

  我国钢铁工业虽然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在当前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掩盖了部分品种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预计随着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及需求结构升级,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还将进一步显现,有可能相当一批企业再次陷入困境。下一步将严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之名,逃避国家环保、土地和投资主管部门的监管、审批,自行建设钢铁产能项目。

  目前工信部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重组工作重点推进以合并、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整体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兼并重组,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到2011年,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组织结构显著改善,形成一批拥有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下一步将结合各有关方面提出的政策措施和修改意见,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争取尽早出台。

  具体到针对钢铁行业企业的联合重组,我们正在编制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最终形成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提出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框架,为如期实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按照《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要求,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于2009年底完成,目前我部正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尽快完成。

  中新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多个工业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这些规划目前落实情况如何?工信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落实规划,剩余各项细则预计何时出台?

  李毅中: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规划落实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规划涉及165项实施细则,已经出台了66项,其中由我部制定的有31项。这些出台的实施细则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31个省区市编制了地方的调整振兴规划或实施意见。制定了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实施办法。国家先后七次调整提高出口退税率,预计全年为工业新增退税额达1530亿元。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制定完善产业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九个工业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启动了汽车、钢铁行业重组工作,正在着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并对各地落后钢铁产能进行摸底,要求各地制定淘汰计划。增加重要工业产品储备,有效缓解了企业销售困难和资金紧张的压力。开展了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节能减排方面,一是尽快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指导意见。二是总结钢铁、化工行业能效对标工作经验,开展试点示范。三是突出抓好与节能降耗减排有关技改项目的组织实施。我们负责的技术改造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在已经审批的1680个项目里,节能减排占了很大的比例。加快制修订振兴规划配套的节能减排标准,推动建立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继续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支持各地通过技术改造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四是推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鼓励和约束机制。 
 
  中新社:您如何看待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据悉,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目前进展如何?

  李毅中:截至2008年底,中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从今年的生产和消费分析,预计全年钢产量可达5亿吨左右,考虑到进出口可能基本持平,全年表观消费量也在5亿吨左右,即使考虑到产能合理的发挥比例,钢铁产能明显过剩。2009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出现过热的势头,据初步统计,今年1-7月钢铁行业累计投资1725亿元,其中6月份投资437.5亿元,是历史最大规模,目前在建项目新增粗钢产能5800万吨,届时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

  我国钢铁工业虽然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在当前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掩盖了部分品种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预计随着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及需求结构升级,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还将进一步显现,有可能相当一批企业再次陷入困境。下一步将严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之名,逃避国家环保、土地和投资主管部门的监管、审批,自行建设钢铁产能项目。

  目前工信部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重组工作重点推进以合并、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整体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兼并重组,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到2011年,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组织结构显著改善,形成一批拥有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下一步将结合各有关方面提出的政策措施和修改意见,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争取尽早出台。

  具体到针对钢铁行业企业的联合重组,我们正在编制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最终形成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提出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框架,为如期实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按照《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要求,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于2009年底完成,目前我部正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尽快完成。

  中新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多个工业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这些规划目前落实情况如何?工信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落实规划,剩余各项细则预计何时出台?

  李毅中: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规划落实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规划涉及165项实施细则,已经出台了66项,其中由我部制定的有31项。这些出台的实施细则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31个省区市编制了地方的调整振兴规划或实施意见。制定了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实施办法。国家先后七次调整提高出口退税率,预计全年为工业新增退税额达1530亿元。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制定完善产业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九个工业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启动了汽车、钢铁行业重组工作,正在着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并对各地落后钢铁产能进行摸底,要求各地制定淘汰计划。增加重要工业产品储备,有效缓解了企业销售困难和资金紧张的压力。开展了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随着产业振兴规划颁布实施和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各项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并向积极方向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今年前两个月为3.8%,3、4、5、6、7月份分别达到8.3%、7.3%、8.9%、10.7%和10.8%。但是,当前国际经济下滑趋势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不平衡、不协调,一些政策措施落实的难度还很大。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工作:一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的99项实施细则,我部牵头和参与的分别为27项和55项。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力争年底剩余各项实施细则全部出台。

  二是推动政策的落实、完善。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推动重点产业财税、价格、金融、外贸等政策落实。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对尚未出台的政策,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成。加大储备性政策研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三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抓紧项目审核和资金下达工作,尽快下达电子第二批地方项目计划、地方和中央企业技改项目资金计划,抓紧落实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做好下一轮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研究制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以及重点行业兼并重组方案或指导意见。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研究制定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的思路和措施。

  五是加强对地方落实规划的指导协调。促进地方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防止新一轮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过剩产能扩张和“两高一资”行业无序发展。对地方创造性落实规划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发掘、总结,加以推广。

  六是做好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的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估,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补充完善。加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宣传力度。

  中新社: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企业陷入困境。融资难、担保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工信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将采取何种措施?

  李毅中: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受影响最重,融资难贷款难,各种负担重,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生存压力前所未有。应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复苏就不可能有经济的真正复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也十分明确。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并从中央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切出30亿元,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及时研究提出政策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把解决当前困难和谋求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集聚方向发展。

  一是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展的若干意见。推动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今年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通过发挥协调小组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促进资金有效整合使用。加快国家中小企业基金的设立。 
 
  二是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会同银监、财税等部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以262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动区域性和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设立。推动金融部门完善对小企业信贷考核机制,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推动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配合证监会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推进河南、湖北等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探索研究电子商务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联保贷款模式。

  三是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结合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推动轻工、纺织和电子信息领域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总结地方经验,研究制定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政策措施,发布产业转移信息。抓好100个产业集群示范,加强分类指导,促进节能减排和土地集约使用。

  四是推动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和市场开拓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继续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抓好8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大中小企业培训力度,实施银河培训工程,三年完成百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加强中小企业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中新社:今年年初国家发放了三张3G牌照,上半年通信投资快速增长,新业务不断推出。请介绍一下TD—SCDMA发展情况和发展的前景。

  李毅中:年初3G牌照发放后,3G网络建设全面展开。上半年完成投资798亿元,约占全年计划的55%,有力地拉动了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制定和落实15项扶持TD发展的政策措施,TD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已在38个城市成功商用;新建基站4.4万个,网络运行平稳,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接近2G水平。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完成14.6万个3G基站建设。3G业务开发和市场推广有序开展,家庭网关、无线城市等新业务新应用推向市场。产业化能力提升、后续技术演进进展顺利。

  关于TD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随着TD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TD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并将在未来的国际通信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企业高度重视,发展目标明确。中国移动提出了TD发展三年规划,到2011年TD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200亿元,网络将覆盖全国各地市,力争发展TD用户5000万或更多。二是后续演进技术TD-LTE已经明确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支持,TD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厂商积极参与TD产品研发。三是在财政资金、项目支持、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已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并将继续研究其他支持TD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TD业务的市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TD网络除满足用户通信需求外,还将在无线城市、行业信息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新社:中国工业和通信业六十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作为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您对新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有何体会?

  李毅中: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工业、通信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工业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6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300年的历程。

  一是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伟大转变。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信息产业。包括由完整的原材料能源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组成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配套链条。按可比价计算,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2.9万亿元,增长了79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2008年工业所占比重达43%,推动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的位次不断前移。

  二是一大批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目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已有210种。其中,钢产量1949年我国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2008年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40%。原油产量1949年我国只有l2万吨,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9亿吨,是1949年的1500多倍。汽车产量1959年我国只有1.6万辆。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934万辆(轿车503.7万辆)。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制造大国。

  三是尖端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从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到遨游太空的“神州七号”,中国工业在载人航天、大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卫星导航及高性能计算机等一些尖端领域完成历史性飞跃。 

  四是技术进步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近60年来,我国工业技术进步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产、学、研体系。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国产机组已达80%以上;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国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日产4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乙烯、30万吨级合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成为国际三大主流标准之一。

  五是工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合理,重化工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规模跃居世界第三,出口额跻身全球前两位。以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已成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六是通信网络和用户规模全球第一。建国初期,我国通信基础设施落后,电话普及率低。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通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78-200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从0.38%提高到74%,移动电话普及率从1990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8年末的49%。目前我国电话普及率已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到2009年6月底,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3.38亿,普及率达到25.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对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主要体会:一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我国工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二是改革开放是我国工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三是推进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四是全行业干部职工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是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编辑:杨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